地理藏宝 – Geocaching

去年买了一个Garmin的GPS,让我了解到了Geocaching这个游戏。去年初步尝试了一下,但一无所获,就没再管它。今年二月份又重新尝试了一下,便一发不可收,最近半年时间陆陆续续的把杭州市区的宝藏几乎找了个遍。

Geocaching游戏起源于2000年,简单的说就是找个地方藏个东西(Cache),其中至少包含一张签到纸,同时把宝藏所在位置的坐标公布在网站上,然后其它玩家去找。找到的人可以在签到纸上签到,同时到网站上记录分享寻宝的经历。

在这个基础玩法的基础上,Geocaching还逐步发展出一些新的扩展玩法。比如最初在宝藏的盒子里可以放点小礼物参与交换,演化出Travel Bug这种可追踪物品的玩法,找到Travel Bug的人可以按把它带去下一个宝藏,有点类似漂流瓶。有些宝藏不直接公布宝藏所在的坐标,需要到现场收集一些信息后才能计算出最终坐标,形成了Multi Cache的玩法。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分支是谜题宝(Mystery Cache),需要玩家先解谜,才能得到最终的坐标。

有关Geocaching的更多信息,可以从官网直接了解,也可以访问国内爱好者自建的一些网站,比如www.geocaching.cngeoguide.top。在这里,我更多是想分享一些这半年来的心得。

“听上去挺无聊的,这个游戏到底哪里好玩了?”

对于我而言,这个游戏的乐趣在于对城市的探索和与其它玩家的思维碰撞。藏宝指南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你选择的藏点只是为了让别人来寻宝,那就换一个地方藏”,所以大部分的藏点都会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地点。对于寻宝的人来说,就可以在寻宝的过程中探访到一些身边原本没有注意到的有意思的地方。在城市里走街串巷,与这个城市建立更多的感情。当反复尝试找到一个宝藏的那一瞬间,是你与藏宝主(Cache Owner,CO)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尤其是Mystery类型的宝藏,当绞尽脑汁解出谜题的一瞬间,那种淋漓尽致的快感,只有经历过才能理解。

对于藏宝主来说,设计一个宝藏的藏宝位置、设计一个藏宝用的容器、设计一个谜题宝的题目都是充满了挑战和创新的过程。当自己埋下的宝藏被人找到、出的谜题被人解出时,成就感也是油然而生的。

寻宝的过程还是交朋友的过程,半年的寻宝经历中,认识了“最强大脑”全球脑王NanoApe、热心的外国友人wizzletoff、擅长远程解谜的y2konion等等。在与宝友交流时,也增长了不少见识。比如,了解到了一个“经纬度整数交点计划”(Degree Confluence Project)。

分享一些经验:

  • 首先是注意安全,建议在白天寻宝,尤其是野外和山上的。白天寻宝成功率大大于晚上,夜间探寻野外和山上的宝藏难度和危险性大大增加。
  • 对于新手来说,建议在出发前就做好功课。把宝藏的描述、提示和过往的Log都看一下,刚开始可以挑选最近三个月内有人找到过的、提供剧透图片的宝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找到宝藏的可能性,免得找不到很扫兴。
  • 在中国,GPS坐标在地图上展示时可能会有偏移,请参考教程,选用第三方App和指定的地图以避免GPS坐标偏移问题。
  • 要有耐心和毅力,很多时候,你跟宝藏就是擦肩而过。在到达藏宝点后,多观察、多思考、多尝试,不要轻易放弃。
  • 很多宝藏都会用磁铁吸附到金属设施的底部来藏匿,如果宝藏描述或提示中说了磁铁就可以多朝这个方向去尝试。但是反过来注意不要思维定式,不要看到金属就以为一定是磁铁吸附的。
杭州主城区的宝藏,我几乎都找了一遍

目前国内主要的宝藏都分布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小地方很少。杭州的宝藏数量不算多(40多个),但总体上维护得非常不错,都能去尝试。下面分享几个我觉得不错的宝藏:

GCW5Y9:位于五云山上,创建于2006年5月19日,是杭州现存的最古老的宝藏。近20年过去,这个宝藏一直在那里,没有遗失过,最早的签到记录也都还在。

GC754FD:位于拱宸桥附近,创建于2017年5月4日,是一个标准的Multi Cache,适合带小朋友一起参与。另外几个位于五柳巷市民广场西溪湿地黄龙体育中心的Multi Cache,也很适合给旅途增加一些趣味。不过Multi Cache通常会比较花费时间,需要提前规划好时间。其中黄龙体育中心那个,是杭州目前唯一一个使用比较特别的容器的宝藏。

GCB98TC:位于浙江图书馆,我创建于2025年6月29日,是一个Mystery Cache。被远程解谜大师y2konion老师评价为“太牛逼了,没法抄作业的题目”。这个题对于认识、熟悉我的人来说可能可以秒解,但对于其他陌生的玩家,如果思维的火花没有碰撞出来,也许是有点伤脑筋的。NanoApe发布了一个类似的杭州图书馆,也可以一试。

GCB06GM:位于余杭区,创建于2024年12月29日,NanoApe发布的Mystery Cache。这个谜题非常好的把现实世界的信息融入了进去,思路清晰、难度适中。

Richard Stallman杭州行

我是来给Blog除草的,写个流水账。

5月初,终于磕磕碰碰地把Richard Stallman的传记《Free as in Freedom》翻译完了给出版社交稿了,想找他老人家写个序。他的回答还真是干脆:“没问题,我有空一定写。不过你们别等我的序啊,指不定什么时候能写好。还有,你们能不能把这书在两周内给印出300本来啊,我马上要来中国做6场演讲,我要用!”

虽然我清楚的知道在两周内把一本刚翻译完连错别字都没改完的书出版出来是不可能的,不过还是马上与徐继哲联系了一下,看看有没有别的变通的方法。徐继哲和哲思社区是RMS这次中国的行程的策划者。很意外的得知,RMS这次不但要来杭州和南京,还要来阿里巴巴。于是,我联系了公司负责接待RMS来访的同事,争取到了协助组织这次活动的机会。

所谓协助组织,主要也就是协助审阅活动宣传文案、挑选RMS演讲的提问环节的问题。不过,也别小看这点事情,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RMS的自由软件运动,大部分人更是把自由软件运动和“开源”混为一谈。事实上,我很早以前就说过,我其实不喜欢RMS带有宗教气息的自由软件运动。不过既然是邀请人家来做演讲,那还是投其所好吧。我努力的把所有文案和问题都重新组织了一遍,尽可能避免“开源”等会让RMS情绪激动的词语的出现。

19日一早接到RMS一行,按活动流程,先带他参观园区并给他简要介绍一下阿里巴巴集团。直接就碰了第一鼻子灰:“介绍要花多久?我不想听,我的时间很宝贵。”不过这倒也给我减轻了不少压力,于是这个参观介绍环节就简化到了不到十分钟时间。

合个影,RMS表示说,如果在合影中出现公司的名字或Logo,就不能把照片公开发布。我开玩笑说,我们可以把公司的Logo“Photoshop”掉再发布。这话显然激怒了他,“你在说什么?Photoshop?你应该说,GIMP,GIMP,GIMP!”

途径阿里云的办公区域,我介绍说这是“Alibaba Cloud Computing ”。RMS立马批评说“Cloud Computing”是一个很含糊其辞的词语,我们不能这么说,blah,blah。事后我回忆了一下,19日一天内,他给不同人总共讲了四遍为什么“Cloud Computing”是一个不好的词。

途经连接两幢楼的连接平台,RMS和他的女朋友被平台上的植物和鲜花所吸引,停下来拍照。我又嘴贱了,我说,过会儿吃完午饭离下午的演讲还有一点时间,可以在园区散散步,还有更多美丽的植物和花。“我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多Email要回复,我没有时间散步!”RMS说。

早上的小范围圆桌会议后,公司活动组织者开始请RMS在一些T恤和图书上签名,作为下午的演讲活动的礼物。这个事他们先前没有跟我商量,所以我也没想到要提醒他们注意事项,结果就是我意料之中的:RMS拒绝在非自由的图书上签名,也拒绝在印有公司Logo的T恤上签名。

还好我自己倒是有备而来,事先印刷了几本《Free as in Freedom》中文版草稿。因为这本书使用GFDL许可证,RMS欣然在上面签名,不过他反复强调,请出版原书第二版的中文版,别出第一版,因为第一版中有很多错误。可惜这个事不是我和他可以说了算的,所以就只好先搪塞过去了。RMS的女朋友对这本书很感兴趣,同时她似乎对GNU网站的翻译工作也很关心和了解,希望我们能把GNU网站的翻译工作做得更好,翻译更多RMS的作品。不管怎么说,签名版《Free as in Freedom》到手了。难道我会告诉大家这就是我对这次活动这么积极的原因吗?

RMS的签名和他的Pleasure Card

RMS的签名和他的Pleasure Card

午餐,RMS真是个吃货。嗯,吃饭时他还把他不离身的龙芯笔记本电脑垫在盘子下面,弄得全是油。

下午的演讲,参考我另外整理的演讲实录,没啥新意。不过拍卖环节气氛还挺热烈,RMS真会卖萌啊,于是一个Baby GNU公仔拍出了550元的价格。提问环节完全没有按流程来,现场提问时不时蹦出“开源”一词,惹得RMS很是生气。他大声说“I am for 自由软件!”,全场大笑。

与RMS同行的,还有一位日本朋友,Akira Urushibata。2008年我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的哲思自由软件峰会上听过他有关汉字哲学的演讲,记忆犹新。所以,当大家的焦点都在RMS身上,完全无视Akira的存在时,我找到不少机会与他进行了交流。Akira虽然不太会说中文,但他对汉字以及中国文化还是有很深的认识。Akira下午没有进行演讲,而晚上我赶到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活动现场时,也已经错过了他的演讲,颇为遗憾。浙大的活动现场也很火爆,不过我已经没有兴趣再听一遍RMS的演讲了,所以RMS演讲时,我就在会场外面跟继续跟Akira聊天,他跟我讲了不少中国历史,很多我都不知道,非常汗颜。Akira还送了我一本他的书,签完名,他问我要不要在上面再给我写点什么。我一时语塞,他想了想说,“我给你写个‘庖丁解牛’”。

接待RMS一行花了我大半天时间,整理演讲内容摘要也花了不少时间,后果就是忙上加忙了。经验告诉我,我总是越忙越写Blog,所以本流水账也诞生了。嗯,这事儿应该就到此为止了。

Richard Stallman演讲实录

这里收录的是Richard Stallman 2014年5月19日在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演讲的内容概要。应活动组织方的原本的期望,是需要完整听译的,但那样实在是一个比较费劲的工作,所以最后决定摘录了这些内容概要。同时我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的链接,对于演讲中的大部分主题,GNU网站上都可以找到详细阐述相关内容的文章。

录音下载地址(ogg格式):http://pan.baidu.com/s/1bnaRpi3 密码:mnep

开场白

如果你拍摄了照片,请不要发布到类似于Facebook的社交媒体上。因为这些网站会监控你的行为。

如果你录制了演讲的视频,请以ogg或WebM等自由的格式来发布,不要使用任何MP打头的格式,不要以Flash的形式发布,不要以Windows Media或QuickTime的格式发布,也不要发到Youtube上。

请确保其它人可以使用自由软件而不用额外的私有软件就可以下载这些视频。

参考阅读:

主题演讲

1. 什么是自由软件?

自由软件尊重用户和社区的自由。Free Software中的Free的含义是“自由”,而不是“免费”。

自由软件关乎使用者运行、复制、发布、研究、修改和改进该软件的自由。 更精确地说,自由软件赋予软件使用者四种自由:

  • 不论目的为何,有运行该软件的自由(自由之零)。
  • 有研究该软件如何运行,以及按需改写该软件的自由(自由之一)。取得该软件源代码为达成此目的之前提。
  • 有重新发布拷贝的自由,这样你可以借此来敦亲睦邻(自由之二)。
  • 有改进该软件,以及向公众发布改进的自由,这样整个社群都可受惠(自由之三)。取得该软件源码为达成此目的之前提。

所以,自由软件总是一个整体,不会有“部分自由”的软件。你对自由软件所做的修改,也必须是自由的。自由软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关乎用户的自由,是一个社交与政治的问题。

参考阅读:

2. 为什么私有软件是不好的

私有软件在道德和社交上都存在问题,人们应该避免使用。开发一个自由软件是对社区的贡献,贡献的大小取决于这个软件有多有用。但开发私有软件不是对社区的贡献,私有软件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是有害的。

自由软件的运动的目标就是让大家可以自由的分享软件。如果使用了私有软件,你会面临两难的境地。比如,如果有朋友向你要一份私有软件的副本,你就得违反软件使用协议,或者拒绝朋友的请求。这时你应该选择错得太不严重的那个方式:违反软件使用协议。因为开发私有软件本身就是罪恶,必面要犯错时,就先得罪那些犯错在先的人。

解决这种两难境地的最好办法是避免使用私有软件,你手头没有私有软件,你的朋友也就不会要向你要副本。

参考阅读:

3. 为什么我们需要自由软件

自由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完全掌控自己的电脑,包括电脑本身和上面运行的软件。作为软件开发者,你需要保证你的软件的用户充分享有上面提到的四个维度的自由。

私有软件开发商常常会在软件中植入一个不好的东西,比如DRM,后门或监控用户行为的功能。所以,私有软件就是恶意软件。比如:Windows是一个恶意软件,因为它内置了DRM、后门和监控用户的程序。尤其是移动设备上的Windows 8,它只允许用户安装指定的应用程序。微软还可以通过Windows在你的电脑上自动安装系统更新程序,就这是一个后门,只有恶意软件才会这么做。

同样的,苹果的所有“i”系列产品也都是恶意的。开发者试图把用户都关进“监狱”,控制他们的一切,所以才有“越狱”行为的出现。

Flash Player是恶意软件,因为它有监控用户行为和DRM的功能。

Android是恶意软件,因为它会把用户位置发送给某些公司。

Kindle是恶意软件,因为它剥夺了人们阅读图书的自由。它会把阅读进度发送到Amazon,它还限制了你与朋友分享图书的自由。Amazon还留了个后门,可以远程的删除你设备上的图书。

在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描述了人们在无时不刻的监视下生活的故事,非常值得一读。

请引导你的朋友从一开始就不要犯错,尽可能远离这些充满恶意的软件系统。

手机也是一种危险的产品,很多运营商可以远程改写手机上所安装的软件,甚至把它变成一个行动跟踪和窃听设备。有些手机甚至关机也是假的,只要电池还在,它就不断会发出信号,更有些手机甚至不允许拆卸、更换电池。运营商可以随时知道你所在的位置。我不用手机,虽然这有点不太方便,但在方便和自由之间,我更珍视自由。

使用私有软件就可能使用了恶意软件,要保证安全,就应该选择自由软件,因为你可以自己去研究它的实现、改进它,在这个过程中即便真的发现了有恶意的功能,也可以很方便的把这些功能去掉。事实上自由软件作者不会在自由软件中植入恶意的功能,因为自由软件让这样植入无处藏身。

Ubuntu虽然包含了很多自由软件,但它也存在一些间谍软件的特性。请参考文章:https://www.gnu.org/philosophy/ubuntu-spyware.html

参考阅读:

4. 自由软件运动

1983自由软件运动发起的时候,那时几乎所有软件都是私有的,所以我决定重新创造一个自由的操作系统,重写所有的软件。作为软件的作者,我可以保证这些软件都是自由的。要保证整个系统都是自由软件,这个工作量很大,所以需要集合各种现有的力量来完成这个任务。保证与Unix的兼容,这样可以用这个自由的系统来替换Unix。

GNU是一个递归名词,是GNU’s Not Unix!的缩写。创造这个词的时候有两个想法:1.它是一个递归词,并表达了GNU不是Unix这个意思。2.GNU本身就是一个单词,是角马这种动物的名词。不过在说GNU工程时,发音要发为g’noo,而不是new。因为这个工程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它不再“new”了(幽默)。

参考阅读:

5. GNU/Linux

Linux这个词常常被错用,正确的用法是在讨论这个操作系统时把它叫作“GNU/Linux”,因为Linux只是操作系统的内核,加上各种GNU的程序后,才构成了完整的操作系统。这种错用从1992就开始了,那时GNU还在开发自己的Hurd内核,但是Hurd的野心太大,一时半会儿完成不了。1992年Linus把Linux以GPL发布后,Linux就成了自由软件,所以GNU选择Linux作为系统的内核。因此,在讨论整个系统时,需要同时提到GNU和Linux,它们缺一不可。

GNU必须的是自由的,Linux则是Linus创造的,Linus本人并不反对私有软件,但他不应该误导人们只看到Linux而忽视GNU工程。应该让人们清楚的知道,GNU是一个自由的操作系统,GNU/Linux并不是Linus一个人的成果。

GNU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所以我们需要向所有人宣传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必须强调自由的和重要性,不然我们就无法告诉人们为什么我们要为GNU工程而努力。

参考阅读:

6. 开源

“开源”是一个会误导人的词语,它是1998年时自由软件社区中一个不乐意宣传自由软件运动精神的人创造的(指的是Eric Raymond),它们不乐意传播自由的理念,把我们的作品与我们的价值观分离。开源不讲自由的理念,自由软件关乎人们的道德,开源只管利益。

我不是“开源”的支持者。我们必须珍视我们崇尚自由的理念,向人们宣传我们的理念。

参考阅读:

7. 我们应该怎么做

大部分GNU/Linux发行版都包含了一些非自由的软件,它们引导用户去使用非自由的软件,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使用真正自由的GNU/Linux发行版。比如:gNewSense。虽然使用完全自由的发行版可能会带来一些使用上的不方便,但是我们在方便和自由之间应该选择自由。自由和公正比方便更重要,这是我们应有的价值观和选择。

作为一个自由的操作系统,就应该保证系统的每个组件都是自由的。很多时候仅仅“开源”是不够的。Linux内核其实也不是完全自由的,因为它里面带有一些二进制的BLOB,虽然它们也是以“源代码”的形式出现,但它们本质上并不是自由的,Linus在“自由”和“方便”之间错误的选择了“方便”。所以GNU也有一个自由的Linux分支,名为Linux Libre去掉了Linux中那些不自由的东西。

Mozilla是开源的,但也不是完全自由的。因为它支持一些非自由的组件,包括DRM。大家应该联合起来谴责这种行为。

很多网页中也有非自由的JavaScript代码,JavaScript总是“开源”的,但是开发者仍然应该在代码中包含软件许可证,明确表明它们是自由的。我们有一个名为LibreJS的浏览器插件,可以自动阻止非自由的JavaScript代码运行(其中可能包含很多恶意的JavaScript代码),同时这个插件还可以帮你向网站开发者发出抱怨邮件,促使他们把JavaScript换成是自由的代码。所以,当你开发JavaScript代码时,请带上一个自由软件许可证。不要使用非自由的JavaScript库,如果必须要用,你可以考虑自己重写一个自由的版本。

避免使用SAAS服务,因为你没办法控制你的程序在什么样的系统上运行。

虽然Linux使用了GPLv2许可证,但这只是因为Linus本人想对代码有更多的控制权。但是我们应该使用“either version 3 of the License, or (at your option) any later version”,这样当有新版本GPL许可证发布时,你的代码就可以和自动允许其它人使用更新的许可证。你应该对自由软件基金会有充分的信任,如果你不信任自由软件基金会会维护人们的自由的权利,那也没有别的什么机构更值得信任了。

我们支持反向工程,因为这样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自由软件。

如果要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访问以下网站:www.gnu.orgwww.fsf.org

如果想帮助GNU工程,请访问:www.gnu.org/help。可以先从以下小事做起:用GNU/Linux来称呼使用Linux内核的发行版;避免使用“开源”一词,使用“自由软件”。加入自由软件基金会,成为一名准会员。

参考阅读:

问答

Q: 在中国,阿里巴巴在开源和自由软件事业上做了很多工作。但其它一些公司并不重视这个。如何来更好的提升自由软件的影响力。

A: 可以关注一下GNU AGPL许可证。这个许可证保证了Copyleft许可证在Web上运行时的适用条款。通过它可以推动更多的厂商开放他们的代码,向自由软件做出贡献。

参考阅读:http://www.gnu.org/licenses/why-affero-gpl.html

Q: 有些软件用“抽象层”的方式来隔离自己与“开源”软件,怎么看这个问题?

A: 我不是“开源”的支持者。抽象层的做法并不奏效,只要你的程序与自由软件是一个整体,GPL就能对你的程序产生约束,整个 程序都得是自由的。除非你的程序跟另一个自由软件只是在系统中同时运行,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这才可以对你的程序使用不同的许可证。但这种情况下,也不需要“抽象层”这个东西了。

Q: 开源软件一样可以让我们拥有“自由之一”,有啥不好的。

A: 开源会带来误解,开源会限制你的自由。开源只是让你可以看到源代码,在具体的使用条款上可能会有各种限制。

Q: “云计算”是恶意软件吗?

A: 请不要使用“云计算”这个词,因为它很不准确,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说“虚拟机租用”,只要服务商不限制你在虚拟机运行自由软件,那就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说“SAAS”,那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前面已经提过。如果是说“云存储”,那就是不好的,因为你不应该把自己的东西存到别人那里,他们可能会滥用你的私人文件。除此以外,云计算这个词可能还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请不要使用这么含糊的词语。

参考阅读:http://www.gnu.org/philosophy/who-does-that-server-really-serve.html

Q: 硬件很多不是自由的,怎么办?

A: 目前没什么办法。我们只能尽量支持按自由理念来设计的硬件,但毕竟硬件需要工厂去生产,我们对此没有足够的控制力。

Q: 如果微软和苹果也开源的话……

A: 我不再回答有关开源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宣传“开源”这个词汇。我是为“自由软件”而生。你可以重新组织一下你的问题吗?

Q: 如果微软和苹果能把他们的软件变为自由软件的话……

A: 那我们当然可以使用。

Q: 为什么自由软件与非自由软件不能和谐相处,人们各取所需呢?有些私有软件也做得非常出色。

A: 曾经,奴隶与农场主也是“和谐”相处的。我不用私有软件,我会躲开他们,如果我用私有软件,他们会夺去我的自由。自由软件做得再差,也比没有好。私有软件做得再好,也比没有不好。所以我选择没有。

自由软件运动的目标就是让软件都变成自由的,GNU不希望你使用任何私有软件。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就,要实现完全自由计算的愿景,我们需要更多的自由软件。

也许私有软件能做不少有用的工作,但是开发私有软件依然是不对的。

参考阅读:http://www.gnu.org/philosophy/when_free_software_isnt_practically_better.html

Q: 现在跟上世纪80年代相比,对于自由软件有何不同?

A: 1980年代时,我们没有自由的操作系统。但那时的开发者还很诚实,他们开发用户想要的软件,不会开发恶意的系统。

现在,非自由的操作系统中,常常包含很多恶意的东西,还促使用户去信任系统,失去对系统的控制。

总体来说,现在的环境比80年代更差。不过,80年代时你没办法找到一个自由操作系统来在你的电脑上运行,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运行自由操作系统,从这点来说,环境是好了很多。

告别南京200天

离开南京200天了,各种怀念。

今天好友galaxy发布了他参与“首届动感南京延时摄影、手绘南京创意绘画大赛”的“延时摄影”作品:《律动 时刻》。我觉得这个作品比较好的表现出了一些独属于南京的气质,是所有目前所有参赛作品中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品中采集南京城东南西北很多不同风格的景色,你能认出其中的哪些来?其它的贴近主题的参赛作品中《南京印象》和《南京 我的第二故乡》也还不错。

参与这个大赛的还有jeansjeans童鞋的南京城市手绘南京古建筑手绘的绘画作品,也相当漂亮,期待这些手绘作品早日做成明信片

做为技青,最后还是忍不住要吐槽,其实galaxy童鞋的“延时移轴”作品,“延时”是假的,“移轴”也是假的,整个片子是靠小DC相机的移轴特效加上视频加速播放实现的……但是,在情感面前,技术又算得了什么?

杂七杂八

一直很忙,有时候真得不知道忙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最近好几个人说觉得闲得很害怕,挺能体会的,如果闲到一天只能是无所是事,确实是挺可怕的,感觉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目标。所以我还是很喜欢忙的,只不过忙也是要有个度的,我喜欢用“充实”这个词去形容我所喜欢的忙的感觉,但是当忙到了每天下班前发现还有很多事追着自己的时候,就真真切切的要用“忙”这个词来形容了。这种忙很累人,不过往往在忙完以后发现会有非常多的收获,也许这也就是唯一可以用来安慰自己的借口了。

昨天去种树,很悲惨,正好用“风雨交加”和“饥寒交迫”这两个词来形容。事先开玩笑时大家讨论过种树应该是怎么种的,结论是“挖个坑,把树放进去,填土,浇水”,后来才发现原来比这个还简单,坑已经事先有人挖好了,下雨也就不用浇水,于是种树的过程就变成了“把树放进去,填土”,来回坐车去天生桥花了两个小时多,种树的过程不到15分钟。很无聊。高估了我的GPS的电池能力,没充电就上路了,结果车子才上机场高速就没电了,没能把航迹记录下来,也没能从Google Earth上找到我种树的地点:-(

昨天看完了65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赎罪》。即使它没有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我也同样很赞它的配乐。更赞的是它的摄影,尤其是前一个小时的画面,非常细腻,有油画般的美丽。后半截则不能不谈那段长达5分钟的精彩长镜头,有兴趣可以看看这里,2:32秒的地方开始。可惜这么多美好的元素集合在一起却并没有创作出一部我很喜欢的电影,感觉前段有点拖沓,整个影片炫技多于对情节和节奏的把握。

上上周丢了只用了一个月的Windows Mobile手机,但现在已经觉得没有智能机用的日子很痛苦。昨天花了N个小时看手机,还是不能一下子定下来。暂时看好一款O2 Atom Life,但怎么避免买到翻新机还是个大问题。

前天发现了这个好玩的东东——Phun,也许是这几天这个东东被到处宣传,以至于官方网站都Error 503了,我这里提供一个临时的下载(已失效,现在Phun已演化为Algodoo)。如果你不明白它是什么,看看这个YouTube的视频吧。

下周六Kiss the sunshine club活动,去镇江和汤山温泉,期待中。下周日没有意外的话继续参加UCDChina书友会,这一期的话题是“怎样设计‘帮助’更有效”。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参加。

下周是Unix-Center.Net网站一周年站庆,一周年站庆南京的线下活动会由我来组织,最终日期还在16,22,23日三天内备选,不过目前来看23日胜出的机率最大。虽然Unix-Center.Net与Sun这个商业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Unix-Center.Net本身所透射的自由和分享的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这次活动包括上午的登山和下午的喝茶聊天,没有什么新意但还算合理。Unix-Center.Net网站为这次活动提供站衫T恤赞助。在此广而告之,欢迎所有对*nix操作系统、自由软件或登山活动有兴趣的筒子参加,可以在这里留言或去Unix-Center的BBS留言报名

即日起开始学习Mac OS上的开发,由于一些需求的原因,让这项工作变得很有挑战,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