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印象-公共交通

作为一个合格的铁路、地铁双料爱好者,美国之行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体验当地的公共交通。虽然说美国是一个没车寸步难行的地方,但网上说旧金山市的公共交通还是比较发达的,这倒也增加了我的信心。

首先体验的是轨道交通,BART。BART是Bay Area Rapid Transit的缩写,也就是湾区快速运输的意思。从旧金山机场出来就可以看到换乘BART的导向标识,不怕迷路,不过买票的时候会有一些不习惯,因为它采用的是先投币后选择票价的方式。与国内地铁不同的是,它在购票时并不是选择目的地,而是可以打印出任意你所指定面值的磁条卡。如果在出站的时候票中还有余额,出站闸机会把票还给你。下次还可以继续使用,也可以继续往票中充值,不过如果是给车票充值,自动售票机会给你打印出一张新的车票。

BART的旧金山机场站有4个站台,不同站台会始发开往不同方向的列车。站台上的LED显示屏并不会一直显示车次的信息,倒是一直在翻滚着显示各种安全告示和动态新闻,所以还是要看注意看清楚自己应该在哪个站台候车。我的目的是市中心的Powell St.所以应该选择开往Pittsburg/Bay Point的方向的列车。

BART列车的发车间隔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没有卡着点,还真是要多等一些时间。从机场到Powell St.有11站,大约需要30分钟,票价是$8.10。跟国内的地铁系统来比,实在是一个天价。

列车采用三轨供电制式,车况一般,车厢内的照明也比较昏暗,车站更是简陋无比,很多车站都像是无人值守的。车上座位很多,人很少,所以平峰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人站着的。

下午去伯克利大学时又一次体验了BART,而且中途还在12th St.进行了一次换乘,同台换乘非常方便。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BART,还是后面乘座的CalTrain或Muni,它们都有一个叫作Timed Transfer的机制,也就是说某些车次的列车是设计好卡着点让你换乘的,你可以从一列车上下来直接上另一列车继续旅行,基本上不会因为换乘而有过多的等待时间。

BART系统不允许拍照,作为一个老实人,我就什么照片也没拍。

周二下午要去一次公司,需要搭乘CalTrain,CalTrain可以看成是城际铁路,平时大约15-20分钟一班,周末则差不多1小时才有一班车。列车采用内燃电传动的机车牵引,大部分是客车都是双层客车,部分客车车厢下层是用于做为自行车车厢的。列车按停站不同分为3个等级,从多到少分为Local, Limited-stop和Baby Bullet三种。最快的Baby Bullet可以保证从旧金山到San Jose的旅途控制在1小时以内,而Local则常常需要90分钟,所有列车的最高时速都在127km/h左右。

CalTrain的计价方式采用分区计价,跟国内的地铁倒是比较相似。同样采用自动售票,票面是小磁卡。车站没有闸机也没有人检票,车上也只是偶而会有列车员查票,所以一切靠自觉。大部分CalTrain的车站也是很简陋的,规模基本上可以类比于国内某些城市的BRT车站。从旧金山到我的目的地Moutain View是跨了3个区间,距离差不多是机场到市区的不到两倍,票价$6,相比BART来说,是便宜了很多。

CalTrain的乘坐体验也很一般,有时候会很颠簸,实在不能跟中国的火车相提并论。工作日平峰时段人也很少,一节车厢能有10来人就不错了。

CalTrain列车到达Moutain View车站

CalTrain列车到达Moutain View车站

如果说BART和CalTrain不是一般观光客所首选的交通工具的话,旧金山的Cable Car,也就是有轨电车,或者叫叮当车,就是很多人想体验的交通方式了。叮当车最热门的线路就是从Powell St.到Hyde St.的线路,它可以把游客从市中心途经中国城和九曲花街,一路“翻山越岭”,送到渔人码头。

Cable Car很有历史,所以很多东西也很传统。在Powell St.或Mason St.等终点站,都可以看到一个大圆盘,车子开到上面,再用人力把它转动180度,实现车辆的调头。车子的速度也非常慢,不过做为观光使用,还真是很合适。尤其因为旧金山城市地型本来就起伏不平,坐在叮当车上,看它慢慢的爬上陡坡又冲下街道,还有很有一番情趣的。一辆叮当车很小,只能乘坐20来人,还可以在车外面悬挂10来个人,挂在车外看风景,更有一番风味。

叮当车单程票价$5.00,不过在Powell St.的起点站可以买公交车通票,一日票$13.00,三日票$20.00就可以在指定时限内不限次的乘坐叮当车和Muni公交车。三日票还有个不错的用途是可以用来在Ghirardelli购买正价巧克力时享受9折的优惠,Ghirardelli是旧金山最富盛名的巧克力品牌。不同时间购买的三日票可能会提供不同的Coupon,只是我那张正好是Ghirardelli的巧克力券。

旧金山的叮当车

旧金山的叮当车

包括叮当车在内的旧金山市公共交通,是由市政交通局(SF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Agency)来运营的,标志就是Muni。Muni公交车票价$2.00,在90分钟内可以免费换乘。相比其它公共交通,Muni公交车车况大都还不错,车厢很大也很明亮,进站时还会放低底盘方便行动不便的人上下车。

很多公交站名都是以相交的两条的路的名字来命名的,所以很清晰,不太会错过站。如果下车,最好提前拉动侧窗上面的绳索,通知司机需要下车。车上的站名报站是英语的,但当有老人上车时,会用英语、粤语和(可能是)西班牙语三种语言提醒乘客把车前部的座位让给老人和行动不便的人。

旧金山印象-走马观花(3)

我写连载向来虎头蛇尾,又拖了有一个月了,赶快把这个连载的最后两篇写了吧,不然又是烂尾楼了。

Picasa Web相册这几天算是被彻底和谐掉了,正在考虑迁移方案。不过这篇文章中还是只少量贴图,免得我的Blog变成一个“图多杀猫”的地方。

中国城

要不是受人之托要去中国城买东西,如果在旧金山观光,个人认为中国城不去也罢。在旧金山华人的比例本来就非常高,商场、景点、街头处处可以遇见华人。

本来想在Powell St.搭叮当车去中国城,却发现周末叮当车的客流远远大于平时,排队很长。为了节省时间,就直接走去中国城吧。虽然距离不远,但却是连续的上坡路段,很累。

走在中国城的街头,感觉大概跟走在香港街头比较接近。满耳朵都是比英语还难听懂的粤语。在中国城街头,有不少叫卖蔬菜或水果的商店或市场,这点绝对是在中国城以外的街头难以看到的,很有中国味。

通常都是空空荡荡的Mumi公交车,在中国城的路段也常常可以坐到客满甚至于有人站着。选择坐公交车也许跟收入有关系,但很大程度上也许也还是更跟人们的习惯有关吧。

九曲花街

离开中国城,重新搭上叮当车,拐几个弯就到了旧金山著名的Lombard Street,常常被翻译成九曲花街。

九曲花街是Lombard Street夹在Hyde St.和Leavenworth St.中间的那一段,为自西向东的下坡单行道,坡道达到27度,所以只能是修成弯弯曲曲的形状,以便把坡度降为16度左右。

3月初显然还没有到百花绽放的最佳时间,所以整条九曲花街上只有一片片的绿色,相比鲜花盛开的时候来说显得单调了不少。

九曲花街,从东向西看

九曲花街,从东向西看

斯坦福大学

下午搭乘城际列车CalTrain,到达Palo Alto,也就是斯坦福大学所在的地方。

相比连大门都找不到的伯克利,斯坦福大学明显更有大学的气质。从Palo Alto车站下来,沿着Palm Dr直行就可以到达斯坦福的大门。Palm Dr沿路是两排很有意境的大树,而斯坦福门口的那片翠绿的大草地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斯坦福大学最著名的建筑,应该就算是古老的教堂和胡夫塔了。胡夫塔高87米,1941年斯坦福建校50周年时落成,是胡夫学院的一部分,它是由美国第31任总统胡夫所设立的。

斯坦福的校园相当的紧凑整洁,建筑风格也比较统一,不像伯克利那样是个大杂烩。校园里有个小土坡,上面有一潭水,如果换个好听的说法,就是“校园依山傍水”。

斯坦福大学教堂和胡夫塔

斯坦福大学教堂和胡夫塔

17英里

离开美国前的最后一天,有幸搭同事的车去位于加州Pebble海滩的太平洋海岸线17英里景区观光。在长约17英里的观光线路中,有一大半都是沿着西海岸线在走。那里风景优美,聚集着不少名人的豪宅。

17英里的游览线路中,包括了大约21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属于那棵独自矗立在悬崖上的“孤独的柏树”(The Lone Cypress),它在这个景区的地位,可以相当于迎客松之于黄山。唯一不同的是每天有无数人排着队跟迎客松合影,而在这里,游客明显要少了很多很多。

除了柏树,其它很多景点也很有特色。在“鸟石”,可以看到很多各式的海鸟和成群的海狮,那里还有遍地跑来跑去松鼠们。在“鬼树”可以看到很多形状怪异的树干。在“Fanshell Overlook”,在春季可以看到成群归来哺育小宝宝的海豹。

最后的Pebble海滩,更是一个风景优美、观光休闲腐败一条龙的最佳去处,闻名世界的Pebble海滩高尔夫场就在那里。

孤独的柏树

孤独的柏树

离开17英里景区,去美丽的海滨小城卡迈尔用美食填饱肚子,返回旧金山国际机场,结束了美国之行。

2010地球一小时与某让人无语的景区

昨天下午去了某人造景区,该长度约1.5公里的陕长的景区分为西南、东北两部分,各设一门,此两门均设于整个景区的黄金分割点位置。最近的公交车站点如图,因为景区没有围墙,从公交车站走到景区大门的路上基本上已经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景观。

地图

地图

当我走到西南角一端时看到”前方不通,请原路返回“后,我很淡定的回头了,这是意料中的。走到东北端再次看到一样的提示时,虽然也基本在意料之中,但还是觉得它很挑战人类的心理承受力。为了不至于要第四遍观赏景区的景观,我选择了回到景区大门后从边上的小路翻过某山后去坐公交车。

去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选择了去火车站站前广场拍摄照片,有点失败。今年原本打算上紫金山,但被那景区一折腾,心智和体力都有点跟不上。加上考虑到紫金山天文台晚上不开,山顶上即使有合适角度也没有地方可以放稳我的相机(没有三脚架的苦啊),而且离市区的距离远远超过了我的135mm镜头的能力,决定改去城墙上拍夜景。

对拍夜景还是极没有经验,出来的片片惨不忍睹。用Picasa改了半天后鼓起勇气放到Picasa Web相册里了。这里就只放一张大行宫附近关灯前后的对比照片吧。因为在城墙上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可以同时拍到市区各个方向的照片,因此一直得走来走去的,所以就算是同一个景物,每次取到的也不完全一致。

关灯前

关灯前

关灯后

关灯后

旧金山印象-走马观花(2)

青年旅舍

犹豫半天以后还是决定去体验一下美国的青年旅舍,也就算一个景点了。毕竟一个人在异乡,还有一箱价值上千美元的行李,安全第一,还是要小心一点为好,所以事前也是做足了功课。从网上的信息来看,旧金山的几家青年旅舍的口碑还都是不错的。最后在旧金山青年旅舍的官方网站预定了渔人码头附近那个旅舍的床位。

渔人码头国际青年旅舍

渔人码头国际青年旅舍

从Powell St.坐叮当车到Bay St.下车往西走就可以到达青年旅舍。它位于Fort Mason的中部,Fort Mason曾经是美军在旧金山的一个港口,现在属于金门大桥休闲区的一部分,青年旅舍就是用当年美军的一栋大办公楼改造的。周围的环境非常幽静,大边的草地也挺给人爽心悦目的感觉。

跟很多青年旅舍一样,简陋、整洁永远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当然也一点温馨的感觉,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你会觉得自己是这里的主人,而不是顾客。所有的事情都要你自己动手,包括早餐以后,你还需要自己把用过的盆子洗干净。

原本以为四人一间的屋子会很热闹,结果只住了三个人,一个在我睡觉前就睡着了,另一个在我睡着后还没有回来。所以也就没怎么聊到天,很失败。

床垫非常软,软得让人有点为难。床底下是个大木箱子,大概可以塞一下个29寸的行李箱,不过你需要自备小锁才能把它锁上。

金门大桥

这也许是最美国、最旧金山的景点之一了。从渔人码头有公交车可以直达大桥的观景台,非常方便。

也许它太为国人所知,也许它的形象太常在各种场合出现,现在反而觉得没有什么可以介绍的。在桥上遇到一位田纳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请她帮忙拍了张照片,才总算在相机的存储卡中留下了自己在美国的第一张照片。

我在金门大桥

我在金门大桥

金门公园

低估了自己赶时间的能力和Google地图的估算时间的准确度,留了太多的机动时间,所以临时决定去金门公园转一转。

从公交车上下来,都没有办法让自己感觉到是在公园里,倒像是被随意的扔在了高速公路边上。不过事实就是这样,在很多地方,所谓的公园,都只是把一块自然的区域划成为公园景区,并不一定是围上围墙、收收门票这样的情况。

因为是临时决定到这个地方,所以显然又是没有做功课的,只能按着地图上的一些信息四处随意走走。用的是机动时间,所以还不得不快马加鞭。给我留下印象的东西有:树林、松鼠、玫瑰园、一个小花园、一个广场、一个博物馆、加州科学院、一个花房。

金门公园古老的花房

金门公园古老的花房

一直到回到家,对着照片和GPS轨迹才知道,那个小花园是日本茶园,广场是音乐广场,博物馆就是著名的De Young美术馆,而那个温室花房则是金山公园中最古老的建筑,建于1878年。好吧,算是看了几个有名的景点,没有白来了。

市政中心

到旧金山的第一天晚上就想去市政中心看看,那里距离Powell St.只有一站路,于是就一路走过去,但到那里以后愣是没有敢把相机拿出来也没敢久留,就匆匆忙忙回去了。原因是虽然只有不到8点钟,路上却已经没有多少行人,只有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和乞丐在那里晃来晃去,也许是只是心理作用……

因为离开金门公园后的下一站是中国城,没有直达车,所以就先乘公交车回到市政中心看看再转车。

相对于别的狭窄破旧的行道,市政中心广场看起来是很开阔很漂亮的。中间是市政厅,周围一圈主要的建筑有亚洲艺术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市政礼堂、战争纪念歌剧院、厄尔·沃伦大厦等等。

旧金山市政厅

旧金山市政厅

旧金山印象-走马观花(1)

在美国虽然要呆上7天半时间,但5天都会在RSA会场度过,并没有时间出来享受加州的阳光。只好抓紧每一小点时间,到处转悠。提前都没有时间去做好功课,在每个景点也只有很短的停留时间,所以每个所到之处都只能是走马观花了,以至于错过不少经典,也就只能留下一些小小的遗憾了。

某位伟大的先哲说:Blog文章中一定要配图才生动。所以从相册中挑几张再次贴在这里,更多的照片请点页面右上角的“照片”访问。如果访问不了,请自行搜索“Picasa 修改 hosts”寻找解决方案。

伯克利

到了美国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是就是抓紧时间开始体验美国。第一站选择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如果说伯克利是一所学校,还不如说它就是一个小镇,从地铁出来以后,穿过几个十字路口,就到了学校,学校并没有明显的校门,也没有围墙。

由于出门前走得匆忙,没有来得及做功课,只是粗粗的看了一眼校园地图,所以只能随便转转了。校园面积不小,有不少古老的建筑,很多建筑都是为了纪念某些人物而设立的。可惜对这些历史和典故都没有了解,看到了也没感觉。

伯克利的图书馆是很出名的,是北美第四大图书馆。而且其中一个主图馆就在学校的地标建筑Sather Tower边上,所以很容易找到。图书馆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入。

Sather Tower和图书馆

Sather Tower和图书馆

如果说校园的东侧还比较像学校的话,校园的西侧完全就是城镇了,各种各样的商店和小商小贩都集中在这一片。整个伯克利给人的感觉确实就是一种开放的氛围,并没有那种严肃的学术气氛,这种学术气息也许只有再深入到教室和实验室才能体会到吧。

出门前查网上的游览攻略,说可以去伯克利后面的山上遥望金门大桥,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所以在校园里传了几圈后就决定去爬一爬后山。只可惜我努力了N次,上上下下爬了几遍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后山上的至高点看风景。后来才渐渐的意识到,之前看的地图是旋传了90度的,“上东下西左北右南”,而我还一直以传统的地图方向去指导自己的路线,难怪一次又一次的迷失方向。可惜醒悟过来也晚了,没有体力再去爬一次小山了,而且太阳也快落山了,那时如果向西遥望金门大桥也是逆光了,看不清风景而且我也是没有本事拍好逆光的照片的。还是打道回府吧。

Tips: 如果有计划要去伯克利参观,比较好的做法是在它的网站上看看有关校园游览的那个主题,把导游手册打印出来。也可以直接报名参加学校的免费导游团,这样就不会像我一样成了没头苍蝇了。

渔人码头

周一到周五都在开会,周六下午要离开旧金山去Cupertino为周日去17 miles做准备,所以在旧金山市区游玩的时间就只有大半天。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也为了体验美国的青年旅舍,我决定离开市中心那一天200多美元的酒店,周五的晚上住到渔人码头附近的一天20多美元的青年旅舍去。

周五傍晚就去渔人码头转了一圈,也算是考察一下地型吧。从西边的Ghirardelli广场到东边的35号码头,一路都算是渔人码头景区,这里也许是旧金山观光客最多的地方吧,一路都是小商品和餐饮店,尤其有很多吃海鲜的饭店。其中人最多也最能让人留下印象的,应该就是39号码头了。

39号码头商业休闲区

39号码头商业休闲区

39号码头的小广场上,有很多商家和娱乐设施。沿着海岸边走走,风景相当不错,可以看到西边的海湾大桥、北边的恶魔岛、东边的金门大桥。那里的岸边,也停靠着很多的帆船和游艇。还有39号码头最出名的海狮们,它们总是懒洋洋的趴在属于它们的那些甲板上面,时不时发出几声叫声。这里也还有不少的海鸥,到处飞来飞去,配上蓝天,是一道非常不错的风景线。

39号码头只知道睡觉的海狮们

39号码头只知道睡觉的海狮们

渔人码头有不少知名的老字号,西边的Ghirardelli广场就是其中的一个。Ghirardelli是旧金山最负盛名的巧克力品牌。39号码头附近的Boudin Sourdough Bakery & Cafe则是一家很有名的面包店,以酵母酸面包加海鲜浓汤著称。可惜我去的时候还是没有做好功课,只是看到那里形形色色的面包就走了进去,随便买了一个可爱的小海龟形状的面包,很硬很硬,最终只能咬牙切齿的把它吃了下去。

渔人码头景区还有海洋国家历史公园、机械博物馆等景点,还可以乘游艇去参观恶魔岛和穿过金山大桥,不过这些都因为时间关系只是轻轻路过或完全没有去体验了。恶魔岛就是电影石破天惊或者叫勇闯夺命岛中的那个充满挑战的小岛了,那里以前其实是座监狱。

从渔人码头向西走回青年旅舍的路上,有一片沙滩,这里的风景我觉得还挺不错。

渔人码头西侧的沙滩

渔人码头西侧的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