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10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继续维持传统,第六次写名为关注xxxx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Blog。前几篇在: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昨天Südwestrundfunk(德国西南广播电台)在网站公布了2010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曲目单,如下:

01 – Johann Strauss II – Die Fledermaus; Overtüre – 蝙蝠序曲

02 – Josef Strauss – Frauenherz; Polka Mazur; op. 166 – 女人心玛祖卡波尔卡

03 – Johann Strauss II – Im Krapfenwald’l; Polka francaise; op. 336 – 在克拉芬得森林法兰西波尔卡

04 – Johann Strauss II – Stürmisch in Lieb’ und Tanz; Polka schnell; op. 393 – 激烈的爱情与舞蹈快速波尔卡

05 – Johann Strauss II – Wein, Weib und Gesang; Walzer; op. 333 – 美酒、女人和歌圆舞曲

06 – Johann Strauss II – Perpetuum mobile; Polka; op. 257 – 无穷动波尔卡

07 – Otto Nicolai – Die lustigen Weiber von Windsor; Ouvertüre – 愉快的温沙妇人序曲

08 – Johann Strauss II – Wiener Bonbons; Walzer; op. 307 – 维也纳糖果圆舞曲

09 – Hans Christian Lumbye – Champagner Galopp – 香槟加洛普

10 – Johann Strauss II – Ein Herz, ein Sinn; Polka Mazur; op. 323 – 一心一意玛祖卡波尔卡

11 – Johann Strauss I – Der Karneval in Paris; op. 100 – 巴黎狂欢节加洛普

12 – Jacques Offenbach – Ouvertüre zu “Die Feen vom Rhein” – 歌剧《莱茵河的仙女》序曲

13 – Eduard Strauss – “Die schöne Helena”; Quadrille; op. 14 – 根据轻歌剧《美丽的海伦》改编的四对舞舞曲

14 – Johann Strauss II – Morgenblätter; Walzer; op. 279 – 晨报圆舞曲

15 – Johann Strauss II – Champagner-Polka; op. 211 – 香槟波尔卡

16 – Johann Strauss II – 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 Walzer; op. 314 –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17 – Johann Strauss I – Radetzky-Marsch; op. 228 – 拉德茨基进行曲

指挥2010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是86岁的法国指挥乔治·普列特 (Georges Prêtre),他曾经在两年前执棒200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那一届音乐会上,加演曲目《运动快速波尔卡》中,普列特拿出了足球比赛中使用的黄牌与首席小提琴开起了玩笑。乐曲结束,首席小提琴终于“忍无可忍”,从口袋中掏出红牌,把指挥罚下了指挥台。这可以算是指挥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给2008年在奥地利举行的欧州杯足球赛做了一个出色的广告。

2010年的演出曲目中选择了不少经典的曲目,比如开场曲蝙蝠序曲就曾经在1980,1987,1989,1999,2002等年份多次演出,无穷动波尔卡也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经典曲目。期待新一年的新年音乐会给这些经典的曲目带来新的演绎。

跟往年一样,每年的新年音乐会也会引入一些从来没有新年音乐会上演出过的曲目。2010年新年音乐会一共有4首新的曲目,在曲目单中以*标识。第一首是丹麦作曲家Lumbye的香槟加洛普,2010是Lumbye的200年诞辰纪念,Lumbye是一位擅长写作圆舞曲、波尔卡、马祖卡和加洛普的音乐家。香槟加洛普以打开香槟酒瓶的声音作为乐曲的开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香槟加洛普将与后面的香槟波尔卡遥相呼引,成为这个曲目单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什么会在一场音乐会中选择两首与香槟有关的乐曲呢?奥芬巴赫的歌剧序曲也是常常入选新年音乐会的非施特劳斯家族的乐曲,这次选择的是他的歌剧《莱茵河的仙女》的序曲。爱德华的四对舞舞曲既是本次新年音乐会上的一个新曲,也是曲目单中唯一的一首他的作品。

曲目单上出现了不少的序曲,但除了结尾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以外,居然没有别的进行曲出现,导致了不少乐迷的质疑,有此人甚至用“乱七八糟”来表述这次的曲目安排。不过对我来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场传统的音乐盛宴很多时候已经成了一种期待、一个符号,关注的是她带给我的新的一年的气息和感受,每一年,只有欣赏过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才真正体会到了新年的到来,春天的临近。

如果没有意外,2010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仍将由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在元旦的晚上的18:00进行直播。这年头,数字电视和音乐频道的普及率比3年前已经高了很多,相信大部分乐迷都不会再次为收不到音乐频道而苦恼了。一直担任新年音乐会解说的“赵老师”今年故事多多,不知道是不是还会继续成为2010年新年音乐会的解说,这么多年,还真是已经习惯了他的解说风格。

2010年的唱片应该继续由Decca出版,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CD的封面长成什么样子,如果有看到的朋友,希望能共享一下。

下面开始跑题……

今天Mp3tag软件发布了2.45版本。Mp3tag是一个用于整理、修改、获取音乐文件的Tag信息软件。这个软件相对于刚开始用的人来说可能不是非常好用,但是一旦会用了,就会非常的高效,而且它的功能也非常强大,甚至支持写简单的脚本来控制软件的工作。推荐给拥有大量音乐文件需要管理的朋友。不过如果你觉得iTunes或Windows Media Player的音乐库管理已经足够好用,可以无视本软件。这个软件的中文汉化界面是由我在维护,如果发现软件界面翻译有问题,欢迎指正。

Mp3tag 2.45的下载网址:http://download.mp3tag.de/mp3tagv245setup.exe

生活在Linux中

昨天被一个小问题折腾了很久很久,决定把它记下来。

原本用的好好的Debian GNU/Linux 5 (Lenny),在经历了以下操作后出现了问题:更新了一下系统;安装配置了NetworkManager;把内核从2.6.31.5升级到2.6.31.6(同时把内核选项中的CPU类型由686改成CORE2); 把ATI显卡驱动从9.10升级到9.11。出现的问题是:重启或注销GNOME时系统失去响应;Firefox在链接上点右键,菜单弹出前软件失去响应。

为了排除这两个问题,做了很多的努力:Google寻找解决方案;把内核恢复到老版本;把CPU类型恢复成686重新编译内核;降级显卡驱动;重新配置Xorg.conf;以上几种方案的各种组合……均无果而终。(重点怀疑显卡驱动的原因是ATI的fglrx驱动在新内核中总是会触发一些oops)

山穷水尽之际,决定用strace看看Firefox在弹出菜单时到底在做什么事,为什么会卡住。

connect(88, {sa_family=AF_INET, sin_port=htons(16001),
sin_addr=inet_addr("127.0.0.1")}, 16...

127.0.0.1……我自己ping了一下这个本机回环地址,Request timed out。啊……

原来,这次安装了NetworkManager后发现它不工作,查了一下才知道只要是在/etc/network/interfaces中有配置的网卡都不会被NetworkManager管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interfaces这个配置文件给清空了。遗憾的是原本在interfaces配置文件中配置的Loop Back网卡lo不会被NetworkManger管理的,于是127.0.0.1这个地址就不通了。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lo网卡在Linux中非常重要。

1999年第一次安装Linux,2006年参加工作开始试图把Linux作为日常的操作系统,到目前为止,却还是没有办法完全离开Windows。不过对于Linux的看法早就已经从欣喜的发现“Linux也能做这件事”演变成了“遗憾,Linux还做不了这件事”,或者,更确切的说“遗憾,Linux还不能兼容这个东西”。毕竟,外面的世界还不是这么美好。Linux自身做为桌面系统来说,也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昨天Google开会正式介绍了深度整合Linux和浏览器的操作系统Chrome OS,大概在一年多前在参加UCDChina书友会时,大家就曾经聊到过浏览器是不是可能变成操作系统,在来看来,这个理想已经更接近现实了。第一时间下载了Chrome OS镜像在VMware上体验。不过实话说,现在所看到的Chrome OS并没有给人特别惊喜,几乎纯粹Web OS的概念很领先,但就目前来看似乎并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毕竟现在Web还没有能力提供足够丰富和复杂的应用。更不提那众所周之原因所导致的Chrome OS的桌面无法打开,一些应用无法正常访问了。

跑题了……

南京十年

今天是我来到南京十周年的日子。

十年前,背着行囊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在略显偏僻的校园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十年间,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改变了很多的想法,认识了很多的人,得到了很多的帮助,领悟了很多的人生。

十年后的今天,生活在这个熟悉的城市,不再为陌生的环境所困扰,体会着城市角落中的点点滴滴。

我曾经评价南京是一个很土的城市,因为这个古老的都城沉淀着很多的历史,凝重而又充满韵味。我是土人,土人生活在这个土城市中,很踏实。

周末同学结婚,顺路回到学校看了看,新生刚刚报道,而且今年一改以往的传统,军训由大二改到了大一, 操场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十年,这个城市、这个城市中的人,很多发生了变化、很多还是没有变。贴几张学校的照片,体会一下这变与不变。

新建筑:“见山园”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创作基地

新建筑:“见山园”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创作基地


建设中:逸夫楼

建设中:逸夫楼


建设中:图书馆与实验中心楼群

建设中:图书馆与实验中心楼群


老校门

老校门


南楼(尚贤楼)

南楼(尚贤楼)

我和Unix-Center.Net

已经不记得是在什么地方看到Unix-Center的了,不过注册的时期倒是有据可查:2007年3月20日。

最初上UC到UC成为一种习惯的过程,现在也已经不可考证了。不过我承认,丰富的礼物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UC,似乎是我一辈子中运气最好的地方,什么好事都能轮得上:

  • 为什么时光不能够倒流》一本
  • 站徽评选活动站衫一件
  • Sun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的教程测验,电话卡50元,后接到电话说由于发放延迟,做为补偿,涨到100元。(未收到)
  • Sun Studio动手实验课程站衫一件(未收到)
  • CSDN笔记本一本(未收到)
  • 学习Solaris 10红宝书iPod Nano一台
  • 组织一周年站庆南京地区活动,申请到30件站衫、30张SXDE光盘
  • 《Solaris应用程序设计》一本

最初使用UC,主要是为了在上面体验不同的操作系统。后来为了能有机会得到iPod,UC也成为我学习Solaris红宝书和做实验的地方。也是在UC,我第一次使用到龙芯。

平时在工作和生活比较专注在Linux上,对Solaris没有什么需求,而平时能接触的Linux的机会也很多,所以使用UC的时间也就变少了。

不过UC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因为像我在这篇博客中写的那样,UC目前是我的Blog的主要创作平台。我的Blog是用Emacs和Muse搭建的,为了做到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写Blog,PuTTY到UC上是我目前最佳的一个选择。

这几天突然看到Unix-Center的运营遇到了一些困难,虽然有点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做为个人要去支撑这样一个没有营利的平台,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了解到每年的托管和带宽上花费后,更是让人为这个系统的继续运行捏一把汗。

UC的站衫我一直在穿,背上硕大的UC标志常常引起同事的好奇,如果有人问起,我就会向他们介绍这个网站和这个网站背后的故事。

我个人不是很看好以捐款的形式来作为支持这个系统运营的一种方式,因为网站运营需要的是续持的投入,而捐款常常会是烧光一个人热情的一锤子买卖。寻找一种合适的营利模式才是维持运营的必要的方式,希望现在发起的捐款本来也只是一种支撑系统走过难关的临时方式吧。UC有很多热情和忠实的用户,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虽然在国内搞这样的一个系统没有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但也许在小众中,可以用一些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的方式去实现网站和用户的双赢。

祝福Unix-Center.Net。

参考阅读:Unix-Center.Net需要您的帮助

一次愉快/郁闷的旅行

昨天下午,闲着看了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的几个章节,写下面的两篇长篇流水帐作为读后感。

一次愉快的旅行

上周末去北京参加MM的学位授予典礼并帮忙收拾东西准备离校,也许这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后一次去伟大的首都吧。

Z50停运以后,南京就没有火车可以在早上七点钟之前到北京了,这对于要在八点前到中科院玉泉路校区来说显得有点困难。不过 善于专研 的火车迷们早就发现合肥到北京的Z74增停蚌埠给南京提供了一种高性价比的进京方案。果不其然,在南京直达北京的车票一票难求的情况下,我很顺利买到了1512南京去蚌埠和Z74蚌埠去北京的车票。而且南京站售票大妈很和谐,都没有收取5元的异地票手续费(也许因为是联程票的原因?)。

周四,下班回家拿了东西去往南京站,一切顺利。同时发现在1512前的几趟去蚌埠的特快列车都晚点,看来选择1512是个正确的选择。不过很快就发现1512在已经晚点了近40分钟的情况下还被车站打出了“晚点时间未定”的提示。有点紧张。20:33时1512终于在最后一个备份方案T34到站前进站了,在车迷ChinaRH2的指点下, 果断 继续选择1512旅行。

虽然是1512的无座票,但显然预留给蚌埠的2号车厢是全空的,随便躺都可以。22:10时,在GPS和Google Maps以及计算器的帮助下,我认定按当时不到70的时速,是不可能及时赶到蚌埠的。决定去找车长开客运记录,万一晚点赶不上Z74又签不到别的车,可以在退票时少一些损失。挤过拥挤不堪的8节车厢( 这些人为什么不走几节车厢到2号来看看呢? ),列车长很 友好 的承诺帮我签当晚去北京的别的车票。吃了定心丸回到座位上,发现列车正在驶入蚌埠车站,时间是22:35。看来在后面T34顶着跑的 压力 下,1512充分发挥了它赶点的 潜力

下车下地道换站台,这时Z74跟在T34后面刚刚进站。22:43,Z74准点开出。美美睡了一觉,早晨06:20,准时到达北京车站。

上午一切都很顺利,下午没事,决定去位于环行铁道附近的中国铁道博物馆看看。上次去中国电影博物馆时已经路过了,没有来得急去,以后来北京的机会少了, 抓紧 去看看吧。Google Maps给我算了一条比较愚蠢的路线,还好我自己对路的感觉比较准,自己找到了条更合理的路线:知春路地铁10号线到三元桥换403到环行铁道。

铁博的位置很偏僻,参观的人也很少。巨大的展厅里陈列了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机车和车辆。大部分车辆都允许登车参观,看到很多平时坐车时看不到的东西。各式各样的蒸汽机车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

周日,行李打包完毕,找速递公司托运,业务员承诺下午来取货。虽然因为号称的“堵车”延迟到了18:00才来取货,但倒是正好避开了一场大雨。业务员很热情,一百多公斤的东西差不多都是他 一个人 搬的,比较省心。

在青年公寓附近的饭店吃完晚饭,20:30出发去北京站,不幸的在西直门错过一班内环地铁,不过又正好来了一班外环的。虽然走外环去北京站会慢2分钟左右,不过还是比等一班内环要快。上车走人。

21:24到北京站,偏偏遇到入口处排长队,还好 秩序井然,没有等太久就进入候车厅。到检票口时是21:35,屏幕上刚刚切换到D305停止检票的提示。检票员很 和谐 的直接放我上站台了。

以前很多人抱怨长途卧铺动车的二等座车厢灯光太亮,没法打瞌睡。现在显然人性化改进了,22:00以后就只留了车厢前后两侧各一盏灯。我的003号座位在第一排,在脚边放了行李也还能伸直腿,比后面几排好多啦。

今天早上,列车早点到达南京站,结束了这次幸运之旅。铁博的顺利成行,也算是了却了一个小小心愿。很开心。

PS. 收藏了一张北京地铁票,虽然上面有一点划痕,但是那个有某银行广告的老版本票。比起那些全新的几乎是白版的新版地铁票,还算漂亮。

一次郁闷的旅行

上周末去北京参加MM的学位授予典礼并帮忙收拾东西准备离校,也许这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后一次去伟大的首都吧。

铁道部想钱想疯了,Z50停运换抢钱动卧,再加上T66改点,南京去北京就没有一趟有性价比的车了,为了确保7点钟之前到北京以便在八点前到中科院玉泉路校区,只好选择1512到蚌埠转Z74的折腾方案。南京站售票厅的人一如既往的多,还好人品还凑合,Z74还有票。至于去蚌埠,只能1512无座了,长途车的无座,想想都可怕。

周四,下班回家拿了东西赶快奔去往南京站,好像那天下午沪宁线的电力接触网又故障了,N多动车晚点,还不知道有没有恢复正常。到站一看,果不其然,1512前的几趟去蚌埠的特快列车都晚点,今天死定了,想改签南京发的别的去北京的车也肯定没票了。站了半天,一直没有1512的消息,终于,1512在已经晚点了近40分钟的情况下还被车站打出了“晚点时间未定”的提示。打电话请教其它车迷是不是应该改乘T34,居然告诉我不如还是坐1512普快。汗,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普快晚点、特快正点的情况下让我选普快,一不小心就被特快踩死了。

还好1512赶在T34前开了,真是担心到滁洲临时停车让T34先过。心神不定在在车上用GPS、Google Maps和计算器计算赶上Z74的可能性,怎么算都是Mission Impossible。算了算了,做最坏打算打车长去开客运记录准备退票吧,T66在蚌埠没什么票额,基本上签不到的。好不容易挤到8号车厢列车长办公席,车长不在,一问,说是去餐车了。真不负责。又挤了两节车厢到餐车找到车长,对于编客运记录,车长一百个不情愿,就说他负责帮我签到北京的票。算了算了,鬼知道算不算数,到时他一关门一开车就走了,还能顾上我?

1512居然赶在Z74前进站了。小松口气,换站台准备上Z74。嗯?刚看见显示屏上提示是Z74的,怎么突然又变成T34了,别的站台上也没有Z74了啊。吓出一身冷汗,才发现显示屏上又变成Z74了。原来是轮换显示的,这个设计实在太烂了。

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就到北京了,郁闷,起来吧。

下午天气超热,不过傻坐着也不是个事儿,决定去中国铁道博物馆看看。要横穿半个北京城,该死的Google Maps又给我规划了一条傻得不能再傻的绕圈子线路。都上过它几次当了,直接无视,自己找了条还算合理的路线,出发。到了那个破破的地方,沿着破路顶着太阳走了老长一段,才看到个破破烂烂的大门和指示牌。继续沿着破路走,走到像车库一样的展厅前,向左还是向右呢?随便选了一边走,发现没有门,直到转到另一边才看到门。这一路上,我都已经认定这地方要拆迁了:杂草丛生,破门破窗。

参观完破破烂烂灰尘厚到可以在上面写字的机车展厅,看到另一侧有个展览馆一样的建筑,绕了一圈发现没有开着的门。一问才知道,打建好以来就没开放过。好嘛,打道回府吧。这个圣地,我算是朝拜过了,没遗憾了。

……

周日,行李打包完毕,找速递公司托运,业务员承诺下午来取。下午好好的凉快的天气不来,一直拖到开始下大雨才过来,虽然搬东西的时候雨已经停了,潮湿的地面还是很不方便。业务员算出来的价格跟心理预期相差太远,讨价还价了N次才稍稍让了一点。算了,算了,没时间了肚子也饿了,赶快把东西拖走就好。

好不容易吃个晚饭,还上错菜,服务员信誓旦旦的指着肉片说是肥肠。换了菜,扒完饭,已经快20:30了,赶快走吧。在知春路正好错过一班13号线,在西直门又正好错过一班2号线,这么巧的事情怎么都让我碰上了,是不是因为行李太重影响了走路速度啊。

好不容易到北京站,已经离开车只有16分钟了,进站口的人是始无前例的多得令人发指,而且居然这节骨眼上还又关闭了一个进站通道,耐着性子老老实实的排队,终于进了候车厅。赶到检票口时,正好遭遇停止检票,还好看我可怜放我进去了,不然没时间改签就只能去混D349无座了,那样理论上是要补票的,钱包里只有不到100块钱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卧铺动车的二等座的灯光不知道干什么要这么亮,这次改进了点,一个车厢只留了前后两侧各一盏灯。不过我的003号座位上面正好是亮着的灯,边上两个人还有幸成为唯一两个在车厢里大声聊天的乘客。上车晚了,没有发到5100的矿泉水,跟乘务员要,她很客气的说了声“稍等”就没有下文了,直接经济损失6元以上(按超市价)。

今天早上,列车早点到达南京站,结束了这次坎坷的郁闷之旅。

PS. 在北京坐了那么多次地铁,每次都是挺新的磁卡,偏偏准备收藏一张时吐出了一张带有划痕的旧票。北京回来数数钱包里又有了十几张一元的纸币,北京一元的纸币实在是太多了。但地铁自动售票机却不吃一元纸币,非要吃在北京很稀缺的硬币,不知道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