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终于把论文的初稿交给了导师,打开浏览器上上网,发现百度也开始发布自己的Wiki式的百科全书。

baike.baidu.com很容易记的网址,赶快上去看看,发现内容是相当的少,不过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刚刚发布嘛。简单阅读了一下使用说明,就开始试试吧。

搜索一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果然还没有这样的词条,那就开始创建吧,到学校网站找了一些资料,开始往上贴(不要BS我,我只是为了保证词条内容的尽 量权威性),同时,也遵照维基百科的“中性观点”的要求,对部分词句进行了修改,比如什么“风景秀丽的龙王山”我想还是直接改成“龙王山风景区”得了:)

编辑过程中发现百度百科支持的编辑效果太少了,只支持粗体,连改变字体大小都不允许。提交一下,晕,还要管理员审核才可以发布~

没事再找找“南京气象学院”,居然这个词条到是已经存在,编辑一下吧,跟我刚创建的建个链接,百科嘛,就应该具备丰富的链接。一提交,又是等待管理员审核~

再试用了一会儿,发现速度很慢,很难忍受。然后就是功能太弱,都没有长文章分段编辑的能力,其它就更不提,离一个成熟的Wiki产品还有相当的距离。

百度这几天天天叫着说“Google不懂中国”,“5年后Google在中国就是今天的Yahoo!”,看来百度自己确实很了解中国的国情,把Wiki 的开放编辑的特性给加上了个“管理员审核”,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会影响一些用户编辑百科全书的积极性。相对而言,前先年CSDN开放的Wiki IT百科倒还是比较“正宗”的,只不过似乎一直没有火起来,现在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了,毕竟Wiki这个东西还是需要人气去支持。

不知道百度百科以后的运作会怎么样,我们试目以待。不过就现在而言,我还是更倾向于使用微软的Encarta或者Wikipedia。

访问维基百科的方法

维基百科(Wikipedia)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访问了,今天查资料查到有些有价值的东东在上面,却访问不到,很是不爽,于是搜索了一下看看有没有办法访问它,结果发现还是很简单就可以搞定的:

方法一:不用代理,直接访问http://wikipedia.cnblog.org/ ,这是CNBlog为其做的镜像,但似乎不是非常稳定。

方法二:用出国代理(如果能直接出国就免了),直接访问https://secure.wikimedia.org/wikipedia/zh/wiki/。这种方式对于和跨语言或跨项目连接不能正常工作,如果访问其他语言版本,将上述URL中的zh换成相应的语言代码;如果访问其他项目,将上述URL中的wikipedia替换为相应项目的名称。

还有其它一堆访问方法可以在Wikipedia的“Wikipedia:如何访问维基百科和“Wikipedia talk:状况回报”条目中找到。

奇怪的英文标点规则

今天看《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时(第二版英文版第25页),看到了一个以前不知道的现象:在英文中,规定大部分标点符号必须写在引号里的里面,即使这在逻辑上是不正确的。比如:

In our example, argv[0] would point to the string “cp.”

事实上,放在引号中的只应该是”cp”这两个字符,句号其实是句子的结束,但按照英文的规定不能写成… the string “cp”.这在科技书籍中还真是个不小的问题,难怪作者为此专门做了注释。随便翻看了其它几本英文书,证实了这个事实。

遭遇foobar SDK

前几天已经说了新版的foobar 0.9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是插件的大幅减少,于是就只能自己一个个插件的去寻找,好不容易搞定了Column UI,却再也找不到对wma文件的支持插件了,据说原先0.8的wma插件的作者已经停止为foobar开始插件了。找各种插件时,找到了一个可以在 MSN Messenger签名中显示正在播放的曲目的插件,试用了一下,发现对MSN Live Messenger 8支持有BUG。

不经意间,发现这个插件的源代码只有区区155行,无非就是给MSN的一个隐藏窗口发一个WM_COPYDATA消息,太小case了,萌发了自己修改一下 插件的想法。下载foobar SDK没有给我造成什么麻烦,但没想到编译这么一个小小插件却是如此困难:用Visual Studio .NET 2003根本没有办法编译foobar 0.9的SDK,一些模板的实例化有问题!以前编译0.8的SDK没有问题啊~

无奈中只能去 Hydrogenaudio的论坛找答案,找到的答案让我一惊:只能用VS2005才能编译……真没想到老外也这么赶时髦。看看SDK的代码,发现里面有 一些比较花哨的模板的用法,估计就是这些模板导致了VS2003无法正常的编译。现在我显然是没有时间再去安装VS2005来编译这个小小的插件了,于是 大家应该会在我的MSN签名中看到”- 歌曲名”这样型式的签名了,“艺术家”字段显示不了,所以就只留下了歌曲名字和前面的“-”分隔符。只能先凑合一下。

综观foobar的历史,似乎每一次的重大版本更新都导致了插件版本的不兼容和SDK的更新,也许是foobar的作者仗着强大的支持的力量而进行的“敢做敢为”吧,也许这也 是foobar打算以后在1.0正式推出之际让foobar真正成为一个完美的播放器而在兼容性和优化架构上的一个决择吧。很多程序员都有追求完美的偏执 精神,Peter Pawlowski也许也不例外,我们感谢这些程序员,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类似于TeX、Emacs、foobar这样越来越多的优秀软件。

准备移师MSN Space

CSDN的Blog系统实在是不敢恭维,界面比较粗糙也就算了,但是功能上也有不少瑕疵,比如上传图片的功能就能不正常的使用。很早就有想法要改用MSN的Blog,但在学校不用代理无法登陆MSN的网站,所以就一直没有换过来。后来发现MSN Blog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来发布文章,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于是决定换用MSN的试试。近期就保证CSDN Blog和MSN Space同步更新吧,用一段时间看看再决定到底用哪边。其实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做个Blog系统,即使功能不强也应该是最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唉,没时间,以后有机会吧。

MSN Space的网址:http://spaces.msn.com/lifanxi  

MSN Space的RSS通告地址:http://spaces.msn.com/lifanxi/feed.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