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08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继续维持传统,第四次写名为关注xxxx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Blog。前几篇在:2005 2006 2007

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说2008新年音乐会的曲目单已经公布了,着实让我一惊,甚至怀疑起现在是不是已经十一月份了,显然今年公布节目单的日子又大大提前了一次。不过这次透出风声的,不是DG,而是ORF,也就是已经50年如一日的进行新年音乐会转播工作的奥地利广播公司。

提到2008年新年音乐会的亮点,最明显的一点显然就是即将首次执棒指挥新年音乐会的法国指挥家——乔治·普列特 (Georges Prêtre),84岁的普列特将取代洛林·马泽尔成为新年音乐会上年龄最大的指挥家。之前对普列特知之甚少,通过查询Wikipedia,了解了一些大概:普列特擅长指挥歌剧,并对法国现代音乐造诣极深,对圣桑和普朗克音乐的诠释堪称权威。他还与著名歌唱家卡拉斯合作,录制过卡门和托斯卡等歌剧作品。

另一个亮点就是2008年将是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成立510周年,继1988、1998两次出色的表演之后,相信今年合唱团的孩子们将再次为我们带来来自维也纳的天籁之音。

由于是ORF透出的曲目单,现在还没有CD的封面可以来欣赏了,就先看看曲目吧。曲目单是网友JosefKitty收集翻译的,去年新年音乐会直播时卞祖善老师还表扬他很专业来着。JosefKitty和05年出现在直播中的“定定”都是魔术号角网站和QQ上的施特劳斯之声群的网友,这两个地方俨然已经成为国内最专业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爱好者的聚集地。

1. Johann Strauss II, Napoleon Marsch, op. 156 – 拿破仑进行曲*

2. Joseph Strauss II, Dorfschwalben aus Österreich, Walzer op.164 – 奥地利村燕圆舞曲

3. Joseph Strauss II, Laxenburger Polka, op.60 – 拉克森堡波尔卡*

4. Johann Strauss I, Pariser Walzer – 巴黎圆舞曲*

5. Johann Strauss I, Versailler Galopp – 凡尔赛宫加洛普*

6. Johann Strauss II, Orpheus-Quadrille, op.236 – 奥菲斯四对舞*

7. Joseph Hellmesberger jun., Kleiner Anzeiger, Galopp, op.4 – 小广告商加洛普

8. Johann Strauss II, Ouvertüre aus "Indigo und die 40 Räuber" – 靛蓝与四十大盗序曲

9. Johann Strauss II, Freut euch des Lebens, Walzer, op.340 – 享受生活圆舞曲

10. Johann Strauss II, Bluette, Polka francaise, op.271 – 火花波尔卡

11. Johann Strauss II, Tritsch-Tratsch, Polka schnell, op.214 – 闲聊快速波尔卡

12. Joseph Lanner, Hofball Tänze, Walzer, op.161 – 皇宫舞台圆舞曲

13. Joseph Strauss II, Die Libelle, Polka Mazur, op.204 – 蜻蜓波尔卡玛祖卡

14. Johann Strauss II, Russischer Marsch, op.426 – 俄罗斯进行曲

15. Johann Strauss II, Die Pariserin, Polka francaise, op.238 – 巴黎妇人波尔卡*

16. Johann Strauss I, Chineser Galopp, op.20 – 中国人加洛普

17. Johann Strauss II, Kaiser Walzer, op.437 – 皇帝圆舞曲

18. Johann Strauss II, Die Bajadere, Polka schnell, op.351 – 印度舞姫快速波尔卡

19. ?

20. Johann Strauss II, 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 Walzer, op. 314 –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21. Johann Strauss I, Radetzky-Marsch, op. 228 – 拉德茨基进行曲

看到曲目单,熟悉新年音乐会的人不免会在脑海中出现“炒冷饭”这三个字,其实每一年,在期待中迎来新一年的曲目单后,差不多也都是一样的感受。炒冷饭也是这场万众瞩目的音乐会的一个传统和特色吧,不妨放下失望,看看这冷饭炒得有没有水平。

进行曲开场的传统从2001年开始就被传承下来,进行曲的坚定和热情可以带来一个很好的开场效果。相比2000年Muti用温文尔雅的大河圆舞曲开场,显然进行曲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激情。拿破仑进行曲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第一次在新年音乐会上演出,这首献给拿破仑三世的作品应该是普特列献给自己祖国的一份厚礼吧。

近几年新年音乐会都选用了与农村和森林相关的作品,比如去年的“城市与乡村“、06年的“在克拉芬得森林”、05年的“维也纳森林"等等,今年则选用了1963,1992,2001三次演出过的奥地利村燕圆舞曲作为这个体裁的作品。据去过欧洲的朋友介绍,奥地利乃至整个欧洲,最有特色也最有意境的地方就应该是那些在城市边缘的小城镇和小村庄。这个曲子一定会带给你心旷神怡的感受。

接下来四首曲子都是新年音乐会上的首演,只能从我的音乐库中找到了品质很差的试听版本。粗听下来,四个曲子风格各异:拉克森堡优雅稳重;巴黎的脚步轻盈节奏轻快,似乎很适合出现在87/02年中的力皮扎马再上台来表演一下;凡尔赛宫的旅途轻松愉快,富丽堂皇的宫殿在旅途中流光溢彩;奥菲斯四对舞与其它四对舞曲一样把多种风格的舞曲糅合在了一起,乐曲以熟悉的奥芬巴赫的地狱中奥菲斯的欢快旋律收尾。

很快接上98年首演的小约瑟夫小广告商加洛普,这是一首很欢快也很出彩的舞曲,也标志着上半场演出的结束。

下半场可谓是炒冷饭专场,只有一首新曲。也可以看成是Muti专场,下半场的11个曲子中有7曲子曾经在Muti指挥的93/97/00/04年新年音乐会中出现过。

开场的靛蓝与四十大盗(我知道Indigo是蓝色的意思,不过我一直奇怪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名字,也有资料把它翻译成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倒底正确吗?)是一个很熟悉的曲子,93年演过,而且04的飞奔的旋律也是改编于此曲。接下来的享受生活和火花也是在97年出现过,期待普列特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更为出色的版本。

闲聊这首快速波尔卡显然是为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准备的,可惜的是这不仅是一首演滥了的曲子,也是一首唱滥了的曲子。现在还不容易猜到童声合唱团除了这个曲子还会唱哪一些曲子,但总的来说唱其它任何一首都应该可以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接下来的三首161,204和426显然都是Muti在04,00和97年演过的,没什么特别的可以评论的地方。下来的巴黎妇人是一个新曲,不知道这个曲子的选择是不是与指挥的国藉有关。咋听一下觉得这个曲子又一是一个适合表现马术的曲子,但同样也适合童声合唱团用优美的歌声来演绎,这个预测是不是能正确,就拭目以待了。

03年演过的中国人加洛普是目前我所知道的施氏的上千首作品中唯一一首与中国有点沾边的曲子,不知今年又一次选择这个曲子是不是与北京奥运会有关。但其实这个曲子跟中国真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关系,老约翰也没有到过中国,也许这也就是那个年代欧洲音乐家对中国的模糊的印象吧。就从旋律而言,我很乐意把想象成描绘了一个繁忙的集市上的景象,有在叫卖的,有在聊天的,有在讨价还价的,乱糟糟的一团:-P

很快从乱乱的集市回到庄严肃穆的宫殿,皇帝迈着矫健的步子慢慢走来,这首优美的圆舞曲已经很多次的被演奏,不知道这次会听到什么样风格的一个版本。最后一个曲目是04年的加演曲目,印度舞姬快速波尔卡,一首在我看来没有什么特点的曲子。

ORF没有公布加演曲目的列表,除了经典的314和228以外,剩下那首就成了一个迷,看来还是得等DG的CD信息出来才可以知道了。

2007年,CCTV很不厚道的打破二十年来的惯例,把新年音乐会的直播从CCTV-2改到了覆盖面很小的音乐频道,导致愤怒无数,不知道2008年会是怎样。

还跟以前一样,充满希望的等待和迎接这一已经不能带来惊喜的传统音乐盛宴,尽情享受音乐给新的一年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QSL卡

用零散的时间做了一张QSL卡,如图。请大家拍砖。

正面

正面

反面

反面

QSL在通信用Q简语中是“我已收到你的信息”的意思,QSL卡是用于在业余电台之间互相确认通信成功的证明卡。每一个业余电台都必须承担交换QSL卡的义务。当成功完成一次通联后,通联双方的一方向对方寄出本台的QSL卡,另一方收到卡片后回寄他的卡片。通联双方以外的第三人如果在收听双方的通联的话,可以向双方寄送QSL收听报告卡,同样通信双方收到卡片后也可要回寄确认收听卡片。QSL卡收集是业余无线电运动员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执照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由于各个业余电台都有自己不同的QSL卡,收集QSL卡也如同集邮一样,吸引着众多的电台和收听者。QSL卡也是国际业余无线电运动竞赛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这张QSL卡用的素材是我9月10日在南京东站(尧化门)附近的沪宁线上行线拍摄的D430通过,经过PS以后就成这个样子了。因为呼号要下个月才可以拿到,卡片上的呼号就只能先用BG4???代替一下了。卡片反面的内容就不解释了,估计感兴趣的人不多。请大家就视觉感受提点建议吧,拿到呼号后才会去印,有足够的时间来完善它。

这列CRH2的鼻子有点脏,实在是没有功力再把它PS到很干净了,先只能这样凑合了。车头有点模糊也没有什么办法了,不能调快门速度的卡片机拍成这样已经很幸运了。

PS以后的图片有一个明显的技术错误,能看出来的请留言。答案在点击文章标题后可以在文章的单独页面中看到,首页和RSS中都没有输出。

技术错误就是:CRH动车组列车需要通过轨道上方的接触网供电,这个卡片的图片上把接触网PS掉了,没电这车动不了啊。

附言:今天居然把紫金山爬了两遍,怀疑脑子出问题了。

柏林交响乐团音乐会

上周有朋友告之“柏林爱乐”本周在南京有演出,上网找了半天没有相关信息,后来才发现原来不是柏林爱乐而是柏林交响乐团。票价是380起到4600,网上基本上是4-5折出售。不过兴趣还是不大,原因很多:1.乐团、指挥都不咋的。2.演出曲目没有什么意思。3.演出地南京人民大会堂根本不是一个适合交响音乐会的地方,演出很可能会使用扩音设备。4.经验告诉我,门口肯定有黄牛收票卖票。于是决定去直接去碰碰运气,反正听不了也不会很遗憾。

今天的天气显然不是很好,以至于我都犹豫是不是还要过去。好在傍晚的雨很小,由于就开始向人民大会堂进发。

走到离大会堂还有50米左右的地方就开看到有黄牛们活动的身影了。很快就有黄牛凑上前来,拿着960的票兴奋的跟我说,“要不要票,半价”。我点点头,伸出两根手指,他装作惊讶的样子问“两百?”,我摇摇头,说“二十”,他瞪了我一眼,走了……

再往前走走,黄牛越来越多,手上的票都是以380的居多,也有少数是高档票,报价都在半价左右。但显然所有人对于我伸出的两根手指都表示无法接受。

转了几圈,还是没有人买我那二根手指的帐,我的心里也开始打起鼓来,毕竟我是第一次来淘票。偏偏雨又开始下大了,离开场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我知道开场以后票会非常便宜,大概十块钱就可以搞定,但我不是很想失去听开场的机会),我有点失去耐心了,决定提高价码。3根手指的要价还是没能让冒大雨卖票的黄牛动心,于是我把我的价位再次提高到40元,很快有黄牛很痛快的把票卖给了我,虽然他没有忘记表演一番割肉状。

顾不上理会黄牛内心的欢喜和外表的痛苦,拿了票还是赶快进场吧。票上的座位是二楼后排的。二楼后排的座位公开票价是最便宜的,但其实并不见得是最不好的座位,虽然看舞台不会很清楚,听从理论上说声音还是不错的。因为演出的声音是往斜上方走的,经过天花板反射,二楼前中部的效果是不错的。后部虽然差一些,但往往还是会比一楼前排那些票价巨贵的座位要好,因为对于那些座位,很多音乐的声音都是从他们的头顶飘过,听起来并不好。

不过这些理论都是在没有扩音的前提下得出的,我原以为今天会用扩音,因为以前我有了解人民大会堂的不少演出都是用扩音的,但音乐开始后发现并没有用扩音,的确还有点惊喜。后来才注意到舞台的边上和顶上都临时布置了一些反射木板,才做到了不用扩音还可以演。

上半场的曲目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命运》。第一乐章显然是太熟悉了,但乐团演奏似乎并没有特别的味道,感觉是没有进入状态,命运的敲门声是如此的有气无力。后三个乐章则表现要出色的多,尤其是第二乐章的演奏,还是很有味道的。演出的整体速度偏慢,传说中与指挥是法国人有关。很抱歉,我没有记往指挥的名字。

中场休息时,由于看到中前排还有很多空位,所以就换了一下座位,挑了一个稍稍靠前的座位。其实中途离场的人还是很多的,所以买票而言,买最便宜和买最贵的票也没什么区别。

下半场的曲目是一组匈牙利舞曲和一组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对比上半场,下半场显得更加的平淡无奇。除于匈牙利舞曲的5号6号比200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很特别的演绎听着要舒服一些以外,其它实在是没有可圈可点之处。作为菜鸟音乐爱好者的我,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当认真欣赏音乐时,平时觉得很好听很轻松的音乐,会变得很平淡,而平时觉得听着很费劲很难懂的音乐,会更体现出它的价值。由此联想到KTV唱歌,很些歌难度不大,旋律也很好听,自己演绎的也不错,但唱完了别说别人,就连自己也觉得很没劲。相反一些比较难唱的,即使唱破了音,照样掌声连连气氛热烈。

也许是下半场曲目太短,加演曲目史无前例的达到了6首。四首是施氏的波尔卡,一首是北京喜讯到边寨,结尾还是俗气无比的拉德茨基。不过气氛还算不错,掌声也很热情。最后一曲拉德茨基时,指挥还做了点小噱头,不但指挥观众鼓掌,还假装累倒了的样子,让乐团自己去发挥。

观众素质整体还是在预料之中,迟到、走动、手机铃声、相机闪光灯、说话声、坐不住的小朋友现场都不少见,似乎这些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至于鼓错掌,也就是说在乐章之间鼓掌,相当于喝倒彩,就更不足为奇了。虽然大屏幕和主持人都提示说“乐章之间请勿鼓掌”,但恐怕现场能理解这句话的人并不多,其实还不如直接在乐章之间直接用大屏幕显示“请勿鼓掌”,在乐曲结束时显示“请热烈鼓掌”来得更有效果。

上网看看,不少网友对高昂的官方票价颇有微词,的确,在这样的票价把古典音乐在中国放在了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听音乐,到底是一种大众的娱乐还是少数人的特权呢?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音乐会主办方不够厚道所致。像今天这样的乐团配置如果在德国,最高票价也就卖到30欧元左右,而这只是中国的最低票价。按照这样的票价,鼓错的掌的事,在中国再过五十年可能还是没法解决。

暴走

昨天居然有三位同学问起我的Blog,看来是真是荒了很久了。原因挺简单的,用了饭否以后,很多想说的话随手就发到饭否上了,本来要花二十分钟罗嗦一堆写成Blog(我很不习惯写短文章,这是当年给报社、杂志社写文章骗稿费的后遗症),不如花二十秒写一句精炼的话放到饭否上了。所以趁着这次更新,把饭否的插件放到页面上,顺便把饭否的RSS也加上。我的饭否的RSS地址是:http://api.fanfou.com/statuses/user_timeline/lifanxi.rss

前几天Smart同学在Blog谈“宅男”问题,我对这个词是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喜欢呆在家里的人,后来才知道某种意义上应该特指迷恋动漫、电玩而呆在家里的人,所谓“御宅族”。不过不管怎么说,我应该算是一个喜欢呆在屋子里的人,直到这几周才有所变化,脱“宅”是从暴走开始的(嗯,我知道要长途才能算暴走,我走的还不远,要扣字眼的话,就算是“短途暴走”吧)。

6月份提到开始对火车有兴趣,所以前几次暴走都是为了看火车而进行的。

上上周六进行了第一次行程,总行程大约66公里,其中走了大概15公里,行程是珠江路->长途汽车东站->尧化门-南京东站到达场-编组站-电务段-尧化门->珠江路-鼓楼->中山码头->南京北站->南京站->新街口-珠江路(->表示使用交通工具,-表示走路)。这段路程主要是为了去踩点,因为上周有朋友相约去看车,而北站和东站我都没有去过,为了保证行程顺利,所以先去查看一下地型。转了一圈,收获最大的是南京北站,一个颇有意境的地方。走的最冤的是电务段-尧化门,因为我不喜欢走回头路,所以走到电务段后没有原路返回东站到达场,而是从外面的马路上步行折返,远了不少。

上周也有不少的运动量。周六是珠江路->白马公园-紫金山天文台-头陀岭-中山陵->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汉中门公馆菜食府门口的蒸汽机车->珠江路。周日则是珠江路->大路南路->大桥北堡-南堡-大桥南路- >中山码头->南京北站->中山码头->珠江路->尧化门西-机务段-到达场-编组站-电务段->尧化门->南京站->湖南路->珠江路。

这一周继续发扬光大,周六走了珠江路->南京饭店-铁路南街-铁路北街-宁市铁路主题广场-四平路-仪凤门-悒江门-南京西站-四号码头-南京港-下关粮库-下关电厂-南京西站-机务段-客技段-南京西站->珠江路->五台山体育馆-珠江路。周日再登紫金山,终于在走了五次相同路线后选择了一条新登山路线,也是比较BT的一条:珠江路->樱驼村-防火道-头陀岭-中马腰-东马腰-范鸿仙墓-马群北-灵谷寺->总统府-珠江路。

在Google地图上看看吧,呵呵,还是有点壮观的:-) 这是全部的路线哦,包括了使用交通工具的,如果全是走下来的,估计不现实。

暴走路线

暴走路线

游记就不写了,有兴趣的同学就直接看我的Picasa吧,游记都在照片上标上了。友情提醒一下,一大半PP都是火车,对火车有恐惧症的人慎入。

突然意识到,原来周末的时间都花在出行上了,难怪没有时间更新Blog了,哈哈。

最近还开始试着玩一下无线电,也算为以后买车打个基础,车上有个电台还是会方便不少的。虽然用车台问路或车队内部用无线电沟通与业余无线电运动初衷有点相背离,但也算是目前国内业余无线电运动的一个无奈的现状吧。昨天去江苏省无线电运动协会报了名,估计十月底十一月初可以参加培训考试和验机,十一月中旬可以拿到呼号,相比在北京拿个呼号要一年多时间,江苏省协会的效率还算不错。4区经典的BG4段呼号快分完了,我应该还能赶上最后的几个。无线电又名“无限垫”,不知道要垫进去多少钱,先玩玩UHF和VHF段的,以后再玩短波,MS国产的短波设备还不算太贵(三位数),进口的价格就离谱了。还有那千奇百怪的天线也有不少值得琢磨的地方,学习中……

豆饭诞生

很自豪的宣布:豆饭诞生了!

实在没有想到这么一个简单的脚本也能引来这么多的眼球,看来把豆瓣和饭否的功能集成起来确实是众望所归,当然,这样的需求仅仅局限在既喜欢豆瓣又喜欢饭否的而且是使用Firefox浏览器那一小群人那里。嗯,长尾

中午时分,饭否网站的Co-founder王兴联系我,表示对我的豆瓣-饭否插件有兴趣,并在试用后进行了一个小小的宣传,很快就不断看到有人加我成为饭否好友。与此同时,报BUG的,提Feature Request的也开始络绎不绝。原本冷冷清清的饭否机器人那里也开始不断有消息进来。我自己粗糙制作的产品一下子暴露在了太多人的目光之下,实在打了我个措手不及。也许,这就是Internet的速度。

下午,饭否网站正式开始支持我这个插件的功能,但是把原本的“通过API”的字样改成什么好呢?我直观的第一反应当然是“通过豆瓣”啦。可是无论是饭否还是我都实在有点担心豆瓣的老大会来找我们的麻烦,毕竟不是豆瓣官方支持的。于是,在否决了“豆瓣非官方插件”这个罗嗦的名字后,我决定把这插件的名字直接改成“豆饭”。虽然不是那么直观,但跟豆瓣上的“豆列”、“豆邮”之类的字眼的风格还是比较相合的。

晚上就开始紧张的投入改进工作,主要是要修掉一些太严重的BUG,并且提供一个添加附注的功能。最后发布了0.2 Beta版,并同时提供了Greasemonkey脚本和xpi的版本。Release Often是互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特性,Internet的速度跟传统软件的发布速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

今天还试用了一下Google Code,果然是非常非常的好用,一申请就开通了,SVN也搭好了,checkout一次就可以开始正式工作了,访问速度也相当快。相比SourceForge那复杂的流程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当然,相对来说,功能肯定是要弱了不少,但基本的功能却一个也不缺,对于做做小项目真是非常的合适。

目前豆饭以GPLv3协议发布,Google Code的项目页面:http://douban-fanfou.googleco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