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游记(2)

继续补!

11月23日夜,校友车迷相约南京火车站小游,拍摄9列进京直达特快列车通过的视频。虽然跟以前相比现在9列直特中只有7列是全速通过,也没有了豪迈的“猪叫”声,但当与它们近距离接触的时间,还是很能体会到速度所来的震撼。这是我头一回尝试拍摄+制作视频,确实挺有难度。某种意义上拍视频比拍照难,因为你得记录整个事件,但只有一次机会。制作就更有难度,且不谈设计、构思之类的“艺术活“,光是把声音和画面同步、再做合适的剪辑都很是费神。Adobe Premiere似乎在我的机器上水土不服,用上几分钟就会失去响应,内存占用接近1.2G。

考虑到熟悉的几个车迷朋友跟我一样也都是施特劳斯家族音乐的爱好者,精心选择了约翰·施特劳斯的《加速》《豪华列车》、爱德华·施特劳斯《为火车开路》和理查·施特劳斯(虽然姓相同,但他不是“施特劳斯家族”的一员)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四首作品做为视频的配乐,花了不少精力,不过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后来倒是一位非古典乐迷的车迷朋友提议用《死了都要爱》做配乐,直接把音乐换上去,视频剪的紧凑一点,效果还凑合。头一回做,创作又一直是我的弱项,不更多奢望了。发现Canon S3 IS的相机不但可以在拍摄视频时变焦,还可以在基本不中断视频拍摄的情况下拍照,不错,挺强的。

11月24日,策划已久的栖霞之旅终于成行。显然是栖霞红叶游的旺季,人挨人的样子让人很没有静心欣赏风景的心情。同样是山,同在南京,栖霞山和紫金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也许是她比紫金山更矮,栖霞山没有给我山的感觉,倒更像是一个公园,虽然有栖霞寺的存在,那里却也没有给我静宁致远的感觉,而是带给我与城市一样的喧嚣。栖霞的植被与紫金山也很是不同,相比紫金山很高大的树木和竹林,栖霞更多了一点小家碧玉的感觉,除了不高大的枫树,其它也多是低矮的灌木和草皮。栖霞之行很愉快,不过感觉还是更喜欢紫金山一些。

好相机在低水平的人手中一样还是废物,为了拍红叶,尝试了N次长焦距、大光圈,试图拍出一些浅景深的照片,结果多半还是因为对焦不准失败了。这次拍人物比较多,对人物照的构图倒开始有一点点的感觉了,不过抓拍能力还是很不到位。还得继续勤学苦练啊!

11月的脱宅表现不错,12月继续努力。

12月1日,南京站见证宁杭动车首发,由于车辆来不急生产,原定7月开行的南京杭州动车组一直拖到十二月才开行。这样的绕路车(得从上海绕个大弯)跟豪华大巴比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大优势,不过高速列车的乘坐舒适度和平稳性应该还是可以吸引相当一部分的商务旅客。由于这是宁杭动车首次开行,也是CRH-1型列车首次停靠南京站,加上上海->北京D32次首日换用CRH-1型列车,吸引了不少车迷朋友,来自南京、镇江、常州、无锡、上海、武汉等地的近二十位朋友参加了活动,有从上海赶到杭州坐首发全程的,也有从南京赶到镇江坐首发最后一程的,还有我等“不思进取“的只在南京站接车的:-D一群人给中午的南京站站台增加了不少的人气。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在报道宁杭动车首发的同时,也被车迷的热情所吸引,采访了这群造成站台“形势混乱“的“罪魁祸首“,可惜晚上错过了江苏城市频道相关的报道,只找到江苏卫视的另一条报道。接送完宁杭动车,迎来D32和“周恩来号”沪合特快,中午的活动结束。

下午随同国铁地铁双料车迷GalaxyBG4XPH一同拍摄南京地铁,他不但摄影水平很高,摄像和制作水平也不错,尤其赞他的构图,虽然这也只是他初试视频拍摄和制作。真没想到很平凡的地铁在他的镜头下表现的这么动人。不少朋友用“感动”这个词来形容这段视频,也许是拍的好,也许是音乐动人,也许这种感动也真正的只是来自于自身。我问过很多人也有很多人问过我会什么会对火车或地铁感兴趣,从来都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哪怕是一些很资深的车迷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用“因为爱,所以爱”来回答了,也许是每一个人自己可以从中获得的快乐就是维持这种兴趣的原动力吧。

12月2日,宅了一天,猫在屋子里整理和制作前两天的照片和视频。

本周六,打了两小时羽毛球,走了两小时路,看了两部电影,吃了两顿饭,累得两条腿酸酸的。虽然水平差,运动量也不太大,但羽毛球单打连续两小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两部电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看两部烂片的话。不过总的来说周六活动的后果是,今天我没有力气抵抗肌肉的酸疼,只能是写了两篇Blog,吃了两顿饭,上了两小时网,然后回去休息。

11月游记(1)

继续补11月份没有写的文章。

11月应该是算是活动比较多的一个月份,也算是脱宅比较成功的一个月,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外面跑着。

11月10日:探访南京地铁二号线工地。从2号线6号线换乘站集庆门大街站开始往回,途经云锦路站(原茶亭站),从莫愁路站开始在地下走刚刚贯通不久的隧道,到达汉中门站,最后在上海路站结束行程。有资深车迷带路,当然收获不少。很多平时觉得司空见惯的东西,在专业人士的眼中,还真都有很多的门道。就拿挖地铁隧道举例,二号线城东和城西的做法还真是不一样。西部的土很软,适合用盾构机直接推进;东部靠山,石头多,就只能用爆破;有些地方土太松,就把它冰冻起来再盾构。至于那盾构机,更是一个很让人惊叹的机器,挖土、推进、用预制板构造隧道,一气呵成。

在上海路站工地时,有工人师傅见我们带的相机,就很兴奋的请我们帮他拍张照片,但拍完以后突然又很失落的说,这照片你们怎么才能给我呢?

11月11日:传说中的光棍节,不过车迷朋友们很高兴的把它看成是车迷的节日,因为四个“1”就像两条平行的铁轨通向远处,于是宁镇扬三地车迷小聚会就在美丽的扬州进行了。我上一次去扬州还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在扬州转车去北京不算),这一次去,这个城市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公交车带我横穿整个扬州市区的时候,深深体会到小城市所特有内涵和矜持。扬州的朋友们也很热情,其中一位还很独具匠心的为我们这些从外地到扬州的朋友准备了礼物:一本25年前的扬州旅游手册和一本今年的扬州宣传画册,从中,很能感受到时光的穿梭和岁月的变迁。

11月17日:天气不太好,不过还是去了上海路的地铁工地,为的就是把照片给那位不知名的工人师傅送去,不能让他真的失望啊。上海路工地是地铁工地中环境比较不好的一个,因为不能中断汉中路的交通,所以是在站厅层的上面盖了一层铁板,车在铁板上行驶,在下面施工的工人时时刻刻得受巨大的噪音折磨。在工地,在其它工人在热情帮助下,在地面上向下面的作业区“呐喊”了许久才颇费周折才找到了那位师傅。

师傅看到照片,兴奋的样子是我事先所没有料到的。捧着照片,看了又看,很是爱不释手的样子。陪他一起上来的工友和帮我找到他的工人也很是高兴,大家围在一起高兴的评论着……

拍个照片,在这个数码相机横行的年代,实在是一件太平常的事情,一件平常到甚至让人有点厌倦的事情。但对于这些工人朋友们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一个举手之劳就可以为别人带来很多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离开工地,前往新街口华龙电子城准备采购一些材料用来做一个简易的超短波天线。华龙向来很让我发怵的地方,琳琅满目的电子元件,让人看得晕头转向,而且商家们通常也不屑做小生意,所以每次去买东西都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果然这一次也没有例外,想买一段5米左右的50欧-5的馈线就碰了壁,一大半商家说没有,一个商家报出5.5元/米的天价,另一个商家说200米起卖……OMG!另外要的一个SO-239的插座也找不到。两个主要的东西没有买成,用来做天线的振子和地网的单芯铜线也就不急着买了。看来还是得等以后找有经验的人指导一下,这里的水太深,为了避免淹死,还是撤吧!

一路暴走,走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朋友在那里,说是要小聚一下。途经瑞金路,发现瑞金路有一半近一公里都是“瑞金路1号”,MS都是金城集团的地盘。百万城模型店在瑞金路3号,也顺便去看了一下,跟上海百万城真的不是一个档次,只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屋子,而且没有人光顾。一个机车的模型价格都在千元左右,车厢大概也要百来块钱一节,如果再加上其它的各种附件……有钱人的玩具,我还是就看看吧。

第一次慢吞吞的把南航校园逛了个遍,除了那几架退役的飞机以外,没有什么特别有特色的地方。

晚上收到短信,说次日的栖霞之行由于天气原因取消。可是到了第二天才发现,天气实在是好得很,取消就取消吧,不过临时取消而我又没有别的安排,结果18号就在公司宅了一天,浪费了那美好的阳光……

Outlook附件检测工具

这篇文章是上个月写的,补发一下。

发邮件时常常会出现邮件中写了要加附件的,结果邮件发出后才想起忘了加附件的事情。Thunderbird有一个插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给Outlook也写一个吧,Google一下很快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参考着重写了一下,做成了。

下载地址:http://www.freemindworld.com/oac/oac.zip

解包可以得到一个.OTM文件,把它放到%APPDATA%\Microsoft\Outlook中(通常对应硬盘上C:\Documents and settings\\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Outlook)。如果这个目录已经有一个同名的.OTM文件,请小心行事,因为覆盖它可能会覆盖掉你正在使用的其它脚本。我这个文件是在Outlook 2003上制作和测试的,还没有试过2000或2007上可不可以工作。

打开Outlook,选择“工具->宏->宏…”,这时系统会弹出一个安全警告的对话框,在安全警告中选择“永远信任发布者”并点击“启用宏”,然后点“取消”关闭随后弹出的“宏”对话框。安装成功!

以后发邮件的时候,只要是在邮件正文(不包括回复或转发邮件时引用的原邮件内容)或标题中包含字符串“attach*”或“附件”或“enclos*”,但邮件中没有附加任何附件时,都会弹出对话框询问你是不是真的要发送这封邮件。

跟以前一样,在Google Code上建一个项目:

http://outlook-attachment-checker.googlecode.com

在上面可以下载到源程序,也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参与到项目开发中来。

几点问题说明一下:

1. 由于Outlook加强了安全机制,不签名的VBA是不可以运行的,所以我发布的文件是以我的身份签名的,如果你修改了代码,签名就失效了,这时你需要调整Outlook的安全设置来让你的代码可以运行,或者你必须自己对修改后的代码重新签名。具体的做法可以在这里找到。

2. 部分用户可能会遇到发送邮件时窗口死掉的问题,其实这是由于那个提醒你加附件的对话框弹了出来却被隐藏在了邮件窗口后面,这时可以通过任务栏按钮或Alt-Tab键激活那个对话框,然后做相应的处理。如果这个现象经常出现,可以修改源代码,把最后几行中的:

If MsgBox(promptMsg, vbYesNo + vbDefaultButton2 + vbInformation,
"You may forget the attachment") = vbNo Then

改成:

If MsgBox(promptMsg, vbYesNo + vbDefaultButton2 + vbInformation
+ vbSystemModal, "You may forget the attachment") = vbNo Then

3. 如果你是少数在看到本文前已经试用过这个东东的朋友,并且现在还在使用,请重新下载安装一下这个程序,以前的试用版本有一些BUG,比如,邮件太长时,就会Crash。

Blog更新

终于把Blog更新了。

上个月一直没有发布新的文章,原因有三:

1.前面在用的Blog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急需改。不想在烂摊子上再盖楼。

2.重装了Fedora 8以后Emacs+Muse的Blog创作环境一直没有搭建起来。

3.很忙。

最近还是很忙,但用零零散散的时间终于把新的Blog页面完成并调试好了创作环境。这次的改进主要包括:

1. 更新了页面,参考了Open Source Web Design网站上的Indigo设计。页面开始用XHTML 1.1。目前页面在IE7和Firefox 2.0上工作正常,IE6上有一点小问题,凑合吧,没有精力再去照顾IE6了。

2. 加上了一个菜单,终于可以从文章页面返回首页了。增加了“我的作品”和“我的兴趣”两个专题。

3. 提高了一点点Usability。

4. 象征性的做了一点点SEO,重新调整了页面的组织方法,所有页面用静态页面实现,抛弃了原来的基于自动转向的permalink。

其实十一月份还是有不少值得一记的事情的,后面再慢慢补上吧。

德国大道、吉赛尔、暴走、etc

整理了一下昨天拍的德国大道和吉赛尔的照片,惨不忍睹。不过还是在这里放个链接,再小言几句。

23号去了德国大道,感觉不错,可是没带相机。

昨天临时决定去看芭蕾舞剧《吉赛尔》,问问票务还有票,说可以半价给我(大概300块)并让我去面谈,看在君临国际离我不是很远的份上,就过去了,把价格砍到了30块。但还是买贵了,我怀疑好好跟他砍砍让他白送两张他都没意见,马上就开场了,他那一堆票还不就是一堆废纸。总结出来我实在太白痴,每次砍价只要是心理价位与原价差的比较多,就都是报自己的心理最高价位,结果一成交,没有再砍的机会了,下次要吸取教训了。

演出还不错,似乎用了扩音,但大行宫会堂用扩音以后效果比人民大会堂用扩音的效果要好那么一点,只是低音有点混浊。演出开始前去大行宫广场去拍了几张德国大道的照片。演出中用不太厚道的比较厚道的方法拍了一些演出的照片。

昨天去珠江路找联想促销的便宜的森海塞尔PX100耳机,80%的商家都把价格报到了200,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砍到120成交后那商家居然发现自己没货了。今天有朋友在外地砍到了100块,让他给买了一个寄过来,邮费8元,还是合算的。还看了看尼康D80+18~135mm套机的价格,8000出头,继续心理斗争中。

今天暴走20公里,珠江路->鼓楼->草场门->龙江->滨江大道->上新河->江东门->清凉门->广州路->珠江路。沿途除了北京东路的梧桐以外没有什么风景,没拍照。原本想走到奥体的,可是在距离奥体没几公里的上新河走错了路,就放弃了。途径大屠杀纪念馆,还在修,规模很大的样子,不知道12月能不能按时开馆。边上的地铁工地边的居民楼上挂了不少不太合谐的标语,地面沉降确实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

“小言”又变“大言”,罗嗦的毛病不好改。其它不说了,见照片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