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游记(2)

继续补!

11月23日夜,校友车迷相约南京火车站小游,拍摄9列进京直达特快列车通过的视频。虽然跟以前相比现在9列直特中只有7列是全速通过,也没有了豪迈的“猪叫”声,但当与它们近距离接触的时间,还是很能体会到速度所来的震撼。这是我头一回尝试拍摄+制作视频,确实挺有难度。某种意义上拍视频比拍照难,因为你得记录整个事件,但只有一次机会。制作就更有难度,且不谈设计、构思之类的“艺术活“,光是把声音和画面同步、再做合适的剪辑都很是费神。Adobe Premiere似乎在我的机器上水土不服,用上几分钟就会失去响应,内存占用接近1.2G。

考虑到熟悉的几个车迷朋友跟我一样也都是施特劳斯家族音乐的爱好者,精心选择了约翰·施特劳斯的《加速》《豪华列车》、爱德华·施特劳斯《为火车开路》和理查·施特劳斯(虽然姓相同,但他不是“施特劳斯家族”的一员)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四首作品做为视频的配乐,花了不少精力,不过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后来倒是一位非古典乐迷的车迷朋友提议用《死了都要爱》做配乐,直接把音乐换上去,视频剪的紧凑一点,效果还凑合。头一回做,创作又一直是我的弱项,不更多奢望了。发现Canon S3 IS的相机不但可以在拍摄视频时变焦,还可以在基本不中断视频拍摄的情况下拍照,不错,挺强的。

11月24日,策划已久的栖霞之旅终于成行。显然是栖霞红叶游的旺季,人挨人的样子让人很没有静心欣赏风景的心情。同样是山,同在南京,栖霞山和紫金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也许是她比紫金山更矮,栖霞山没有给我山的感觉,倒更像是一个公园,虽然有栖霞寺的存在,那里却也没有给我静宁致远的感觉,而是带给我与城市一样的喧嚣。栖霞的植被与紫金山也很是不同,相比紫金山很高大的树木和竹林,栖霞更多了一点小家碧玉的感觉,除了不高大的枫树,其它也多是低矮的灌木和草皮。栖霞之行很愉快,不过感觉还是更喜欢紫金山一些。

好相机在低水平的人手中一样还是废物,为了拍红叶,尝试了N次长焦距、大光圈,试图拍出一些浅景深的照片,结果多半还是因为对焦不准失败了。这次拍人物比较多,对人物照的构图倒开始有一点点的感觉了,不过抓拍能力还是很不到位。还得继续勤学苦练啊!

11月的脱宅表现不错,12月继续努力。

12月1日,南京站见证宁杭动车首发,由于车辆来不急生产,原定7月开行的南京杭州动车组一直拖到十二月才开行。这样的绕路车(得从上海绕个大弯)跟豪华大巴比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大优势,不过高速列车的乘坐舒适度和平稳性应该还是可以吸引相当一部分的商务旅客。由于这是宁杭动车首次开行,也是CRH-1型列车首次停靠南京站,加上上海->北京D32次首日换用CRH-1型列车,吸引了不少车迷朋友,来自南京、镇江、常州、无锡、上海、武汉等地的近二十位朋友参加了活动,有从上海赶到杭州坐首发全程的,也有从南京赶到镇江坐首发最后一程的,还有我等“不思进取“的只在南京站接车的:-D一群人给中午的南京站站台增加了不少的人气。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在报道宁杭动车首发的同时,也被车迷的热情所吸引,采访了这群造成站台“形势混乱“的“罪魁祸首“,可惜晚上错过了江苏城市频道相关的报道,只找到江苏卫视的另一条报道。接送完宁杭动车,迎来D32和“周恩来号”沪合特快,中午的活动结束。

下午随同国铁地铁双料车迷GalaxyBG4XPH一同拍摄南京地铁,他不但摄影水平很高,摄像和制作水平也不错,尤其赞他的构图,虽然这也只是他初试视频拍摄和制作。真没想到很平凡的地铁在他的镜头下表现的这么动人。不少朋友用“感动”这个词来形容这段视频,也许是拍的好,也许是音乐动人,也许这种感动也真正的只是来自于自身。我问过很多人也有很多人问过我会什么会对火车或地铁感兴趣,从来都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哪怕是一些很资深的车迷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用“因为爱,所以爱”来回答了,也许是每一个人自己可以从中获得的快乐就是维持这种兴趣的原动力吧。

12月2日,宅了一天,猫在屋子里整理和制作前两天的照片和视频。

本周六,打了两小时羽毛球,走了两小时路,看了两部电影,吃了两顿饭,累得两条腿酸酸的。虽然水平差,运动量也不太大,但羽毛球单打连续两小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两部电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看两部烂片的话。不过总的来说周六活动的后果是,今天我没有力气抵抗肌肉的酸疼,只能是写了两篇Blog,吃了两顿饭,上了两小时网,然后回去休息。

11月游记(1)

继续补11月份没有写的文章。

11月应该是算是活动比较多的一个月份,也算是脱宅比较成功的一个月,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外面跑着。

11月10日:探访南京地铁二号线工地。从2号线6号线换乘站集庆门大街站开始往回,途经云锦路站(原茶亭站),从莫愁路站开始在地下走刚刚贯通不久的隧道,到达汉中门站,最后在上海路站结束行程。有资深车迷带路,当然收获不少。很多平时觉得司空见惯的东西,在专业人士的眼中,还真都有很多的门道。就拿挖地铁隧道举例,二号线城东和城西的做法还真是不一样。西部的土很软,适合用盾构机直接推进;东部靠山,石头多,就只能用爆破;有些地方土太松,就把它冰冻起来再盾构。至于那盾构机,更是一个很让人惊叹的机器,挖土、推进、用预制板构造隧道,一气呵成。

在上海路站工地时,有工人师傅见我们带的相机,就很兴奋的请我们帮他拍张照片,但拍完以后突然又很失落的说,这照片你们怎么才能给我呢?

11月11日:传说中的光棍节,不过车迷朋友们很高兴的把它看成是车迷的节日,因为四个“1”就像两条平行的铁轨通向远处,于是宁镇扬三地车迷小聚会就在美丽的扬州进行了。我上一次去扬州还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在扬州转车去北京不算),这一次去,这个城市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公交车带我横穿整个扬州市区的时候,深深体会到小城市所特有内涵和矜持。扬州的朋友们也很热情,其中一位还很独具匠心的为我们这些从外地到扬州的朋友准备了礼物:一本25年前的扬州旅游手册和一本今年的扬州宣传画册,从中,很能感受到时光的穿梭和岁月的变迁。

11月17日:天气不太好,不过还是去了上海路的地铁工地,为的就是把照片给那位不知名的工人师傅送去,不能让他真的失望啊。上海路工地是地铁工地中环境比较不好的一个,因为不能中断汉中路的交通,所以是在站厅层的上面盖了一层铁板,车在铁板上行驶,在下面施工的工人时时刻刻得受巨大的噪音折磨。在工地,在其它工人在热情帮助下,在地面上向下面的作业区“呐喊”了许久才颇费周折才找到了那位师傅。

师傅看到照片,兴奋的样子是我事先所没有料到的。捧着照片,看了又看,很是爱不释手的样子。陪他一起上来的工友和帮我找到他的工人也很是高兴,大家围在一起高兴的评论着……

拍个照片,在这个数码相机横行的年代,实在是一件太平常的事情,一件平常到甚至让人有点厌倦的事情。但对于这些工人朋友们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一个举手之劳就可以为别人带来很多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离开工地,前往新街口华龙电子城准备采购一些材料用来做一个简易的超短波天线。华龙向来很让我发怵的地方,琳琅满目的电子元件,让人看得晕头转向,而且商家们通常也不屑做小生意,所以每次去买东西都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果然这一次也没有例外,想买一段5米左右的50欧-5的馈线就碰了壁,一大半商家说没有,一个商家报出5.5元/米的天价,另一个商家说200米起卖……OMG!另外要的一个SO-239的插座也找不到。两个主要的东西没有买成,用来做天线的振子和地网的单芯铜线也就不急着买了。看来还是得等以后找有经验的人指导一下,这里的水太深,为了避免淹死,还是撤吧!

一路暴走,走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朋友在那里,说是要小聚一下。途经瑞金路,发现瑞金路有一半近一公里都是“瑞金路1号”,MS都是金城集团的地盘。百万城模型店在瑞金路3号,也顺便去看了一下,跟上海百万城真的不是一个档次,只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屋子,而且没有人光顾。一个机车的模型价格都在千元左右,车厢大概也要百来块钱一节,如果再加上其它的各种附件……有钱人的玩具,我还是就看看吧。

第一次慢吞吞的把南航校园逛了个遍,除了那几架退役的飞机以外,没有什么特别有特色的地方。

晚上收到短信,说次日的栖霞之行由于天气原因取消。可是到了第二天才发现,天气实在是好得很,取消就取消吧,不过临时取消而我又没有别的安排,结果18号就在公司宅了一天,浪费了那美好的阳光……

德国大道、吉赛尔、暴走、etc

整理了一下昨天拍的德国大道和吉赛尔的照片,惨不忍睹。不过还是在这里放个链接,再小言几句。

23号去了德国大道,感觉不错,可是没带相机。

昨天临时决定去看芭蕾舞剧《吉赛尔》,问问票务还有票,说可以半价给我(大概300块)并让我去面谈,看在君临国际离我不是很远的份上,就过去了,把价格砍到了30块。但还是买贵了,我怀疑好好跟他砍砍让他白送两张他都没意见,马上就开场了,他那一堆票还不就是一堆废纸。总结出来我实在太白痴,每次砍价只要是心理价位与原价差的比较多,就都是报自己的心理最高价位,结果一成交,没有再砍的机会了,下次要吸取教训了。

演出还不错,似乎用了扩音,但大行宫会堂用扩音以后效果比人民大会堂用扩音的效果要好那么一点,只是低音有点混浊。演出开始前去大行宫广场去拍了几张德国大道的照片。演出中用不太厚道的比较厚道的方法拍了一些演出的照片。

昨天去珠江路找联想促销的便宜的森海塞尔PX100耳机,80%的商家都把价格报到了200,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砍到120成交后那商家居然发现自己没货了。今天有朋友在外地砍到了100块,让他给买了一个寄过来,邮费8元,还是合算的。还看了看尼康D80+18~135mm套机的价格,8000出头,继续心理斗争中。

今天暴走20公里,珠江路->鼓楼->草场门->龙江->滨江大道->上新河->江东门->清凉门->广州路->珠江路。沿途除了北京东路的梧桐以外没有什么风景,没拍照。原本想走到奥体的,可是在距离奥体没几公里的上新河走错了路,就放弃了。途径大屠杀纪念馆,还在修,规模很大的样子,不知道12月能不能按时开馆。边上的地铁工地边的居民楼上挂了不少不太合谐的标语,地面沉降确实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

“小言”又变“大言”,罗嗦的毛病不好改。其它不说了,见照片注释。

暴走

昨天居然有三位同学问起我的Blog,看来是真是荒了很久了。原因挺简单的,用了饭否以后,很多想说的话随手就发到饭否上了,本来要花二十分钟罗嗦一堆写成Blog(我很不习惯写短文章,这是当年给报社、杂志社写文章骗稿费的后遗症),不如花二十秒写一句精炼的话放到饭否上了。所以趁着这次更新,把饭否的插件放到页面上,顺便把饭否的RSS也加上。我的饭否的RSS地址是:http://api.fanfou.com/statuses/user_timeline/lifanxi.rss

前几天Smart同学在Blog谈“宅男”问题,我对这个词是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喜欢呆在家里的人,后来才知道某种意义上应该特指迷恋动漫、电玩而呆在家里的人,所谓“御宅族”。不过不管怎么说,我应该算是一个喜欢呆在屋子里的人,直到这几周才有所变化,脱“宅”是从暴走开始的(嗯,我知道要长途才能算暴走,我走的还不远,要扣字眼的话,就算是“短途暴走”吧)。

6月份提到开始对火车有兴趣,所以前几次暴走都是为了看火车而进行的。

上上周六进行了第一次行程,总行程大约66公里,其中走了大概15公里,行程是珠江路->长途汽车东站->尧化门-南京东站到达场-编组站-电务段-尧化门->珠江路-鼓楼->中山码头->南京北站->南京站->新街口-珠江路(->表示使用交通工具,-表示走路)。这段路程主要是为了去踩点,因为上周有朋友相约去看车,而北站和东站我都没有去过,为了保证行程顺利,所以先去查看一下地型。转了一圈,收获最大的是南京北站,一个颇有意境的地方。走的最冤的是电务段-尧化门,因为我不喜欢走回头路,所以走到电务段后没有原路返回东站到达场,而是从外面的马路上步行折返,远了不少。

上周也有不少的运动量。周六是珠江路->白马公园-紫金山天文台-头陀岭-中山陵->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汉中门公馆菜食府门口的蒸汽机车->珠江路。周日则是珠江路->大路南路->大桥北堡-南堡-大桥南路- >中山码头->南京北站->中山码头->珠江路->尧化门西-机务段-到达场-编组站-电务段->尧化门->南京站->湖南路->珠江路。

这一周继续发扬光大,周六走了珠江路->南京饭店-铁路南街-铁路北街-宁市铁路主题广场-四平路-仪凤门-悒江门-南京西站-四号码头-南京港-下关粮库-下关电厂-南京西站-机务段-客技段-南京西站->珠江路->五台山体育馆-珠江路。周日再登紫金山,终于在走了五次相同路线后选择了一条新登山路线,也是比较BT的一条:珠江路->樱驼村-防火道-头陀岭-中马腰-东马腰-范鸿仙墓-马群北-灵谷寺->总统府-珠江路。

在Google地图上看看吧,呵呵,还是有点壮观的:-) 这是全部的路线哦,包括了使用交通工具的,如果全是走下来的,估计不现实。

暴走路线

暴走路线

游记就不写了,有兴趣的同学就直接看我的Picasa吧,游记都在照片上标上了。友情提醒一下,一大半PP都是火车,对火车有恐惧症的人慎入。

突然意识到,原来周末的时间都花在出行上了,难怪没有时间更新Blog了,哈哈。

最近还开始试着玩一下无线电,也算为以后买车打个基础,车上有个电台还是会方便不少的。虽然用车台问路或车队内部用无线电沟通与业余无线电运动初衷有点相背离,但也算是目前国内业余无线电运动的一个无奈的现状吧。昨天去江苏省无线电运动协会报了名,估计十月底十一月初可以参加培训考试和验机,十一月中旬可以拿到呼号,相比在北京拿个呼号要一年多时间,江苏省协会的效率还算不错。4区经典的BG4段呼号快分完了,我应该还能赶上最后的几个。无线电又名“无限垫”,不知道要垫进去多少钱,先玩玩UHF和VHF段的,以后再玩短波,MS国产的短波设备还不算太贵(三位数),进口的价格就离谱了。还有那千奇百怪的天线也有不少值得琢磨的地方,学习中……

杭州行照片和“饭否”

由于我的照片大部分都在别人的相机上,我杭州行的照片还没有拿到,不过鉴于本人很不上照,所以就不等了,还是就让大家先只看看我拍的好了,大部是风景,只有几张有我在哪里“煞风景”。从前天预告到现在已经跳票两天,实在不好意思。不过想必不少朋友已经可以轻松猜到这个网址了,看过的就不用去看了,没新的~

Google Picasa Web Album 地址:http://picasaweb.google.com/lifanxi/Hangzhou

前段时间知道了Twitter,不过注册了一个国内的Twitter类网站“饭否”的帐号后也没去用过。今天无意中又看到这个东东,上去琢磨了一下,MS还有点意思,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玩吧:) 我在“饭否”上的名字是Li FanxiFanxi。

豆瓣抓虾饭否是我感觉目前国内比较有活力的三个Web 2.0网站,界面简洁,功能实在,名字怪异,而且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中。只是这类网站要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像我这样的的人参与到交流中而不是仅仅做匆匆而过的看客呢?也许YouTube的统计数据已经显示了要做好一个Web 2.0的网站,真正需要参与分享的人并不需要太多。无论是参与分享的还是只是前来参观的,都是网站巨大的财富。